01
今年中心校筹备第三届运动会时,我热烈响应。到这儿第九个年头,只知道去年开了一次,什么时候是第一届,应该很早了吧,我也懒得问。
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知道的多了并不好。老校长曾经想提前跟我说什么事,我说到跟前知道也不迟。
我这人用浅碗吃饭多了,嘴里深藏不住事,就像风。如果你把隐秘告诉了风,便不介意风刮过整个森林。
领导想告知我的,想来都不是秘密;不想让我知道的,问也太低级。
搞了几乎一辈子业务,却对体育情有独钟的我,不能不说是个另类。
我没有一项体育特长,天生的身体运动素质低,直白点说是笨。上高一时1.1米的竿跳不过,百米从没突破18秒。
至于说打乒乓球,我知道这根本不是什么天分,是真心的爱好。到一中工作时能闯入职工决赛,只能用《卖油翁》中一句话来形容:此也无它,唯手熟尔。
这次运动会安排我当裁判,我是发自内心的高兴,但不敢张扬出来。像苏轼那样,“左牵黄,右擎苍,西北望,射天狼”,聊发少年狂,我还没有那个胆量。
心底下盘算,等运动会结束时,请小雷喝顿酒,感谢他让我又找回了青春时光。
02
我上初中时在乡村,听说过运动会,我的一个同学还在县运动会上拿了名次,让我很是羡慕。
上高中后,每年两次,都在一中召开。
上半年是全县春季运动会,我经常是义务的服务员。有一年学校给发了一斤粮票做补助,我激动了好几天。
下半年是学校秋季运动会,记得我就当过一次旗林队队员,参加排练时比谁也积极。班里选运动员,每次我都报名,没有被选上过一次。
不是别人弄虚做假,是我真笨。当时在班里学习成绩还可以,也没人故意整我。
高中毕业两年后到一中教书时,对运动会的热情依然不减。
若是能当个班主任,遇到了运动会,就感觉自己是个千军万马的统帅,豪气无比。
平时在班里再捣蛋的主儿,整个运动会期间,都是特别的听话,跑前跑后,机灵得很。一旦班内有队员参加比赛项目,递水拿衣裳,走路一阵风。
什么时候能让捣蛋大王闪光?运动会;什么时候班能最团结?运动会;什么时候班凝聚力最强?运动会。
运动会各个赛程结束了,大家都在计算着班里的得分,对比其它班的得分,看能是第几名。
偶尔因为名次和分数,和其它班发生了争执,就是再好的玩伴也会红脸。为了集体的荣誉,每个人都是各为其班,勇往直前。
不当班主任,就得当裁判。当班主任,不能当裁判,这是避嫌。今年当检查员,明年一定要当检录员。反正不能重样,每个项目都过过瘾。
当跳高裁判时,每看到横竿在一次次升高,总是为跳过的同学欣慰,为落竿的同学惋惜。
特别是到最后一二名的争夺,四周密密麻麻围满了人,或叫好或唏嘘,大家都是激动不已。
到实中后,可能是碍于面子,都是安排我在总记录。这样也好,不用在外面晒,免得皮肤更黑。
去年的运动会我是领队。阔别裁判多年,今年竟然重回裁判队伍,往日的岁月在眼前匆匆掠过,别样的滋味萦绕在心间。
03
我一直有个大体育的设想,但囿于现在的条件和认识,一直没敢提出来。
不是全民搞体育的大体育,是想把体育“讲规则,有趣味,重拼搏”的精神,影响到校园的每个角落,让这种精神在每一个节点都能落地开花。
学校有各项规章制度,体育有种种比赛规则。学校的制度很多是犯了又犯,明知故犯;体育规则也有犯的,但故意的很少。
为什么?因为体育的犯规,直接影响到比赛结果,甚至会被淘汰出局。而违背了学校制度,受惩戒时,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后果很明确的不多。
不能打骂,不能体罚,甚至高声呵斥几句都不可。就像戴了紧箍咒的孙悟空,面对白骨精,只能让她一次次遁形。当然,学校管不住学生,自有社会管。正义有时来的迟些,孙悟空到底还是打死了白骨精。
体育的趣味在于不确定性。足球之所以被大众热捧,就是因为时刻不防的一脚冷门。大家都不看好的球队成了一匹黑马,悬念常让人欲罢不能。
上课也是一样。如果经常提问一些程度好的学生,老生常谈,就会让人昏昏欲睡。
若老师上课能设计一些针对个别学生的问题,让每一个大家都认为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都能在某一瞬间光彩四溢,都能爆出接连不断的惊喜,那你的课堂一定妙趣横生,让人痴迷。
如果能把体育的拼搏精神引入课堂,每节课学生都在拼思考问题的速度,拼发现问题的深度,拼彼此知识面的宽度,那你的课堂无疑是最高效的课堂,没有之一。
下课了,课间拼背诵,拼默写单词,拼互相出考题,学习气氛浓厚了,还有什么一地鸡毛的烂事?
用大体育的方式,来深化学校的管理,让“讲规则,有趣味,重拼搏”精神在校园充分发扬,一所学校定然能蒸蒸日上,威名远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