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公司组织演讲比赛,你很想参加,却又没有勇气走上舞台。你害怕讲的不好让观众笑话,害怕在舞台上出丑。你觉得应该默默地坐在台下,当一名观众更好。
一次参加朋友的婚礼,你发现除了朋友,你几乎没有认识的人。看着别人三三两两的在那聊天,你想上前插话却欲言又止。你觉得自己默默地吃完酒席,悄悄地离开最好。
自己对工作一直不满意,收入低,能力也没有提高,心中无数次地想换份工作。可是内心又害怕,担心找到的工作工资还不如现在,担心换份工作就没有现在舒适的工作状态——不用加班,还有丰盛的一日三餐,上班也非常轻松。因此想到这些,即使对工作再不满意,还是难以迈出那一步。
02
这些都是我们平时最常见的场景,我们不愿在公众面前展示自己,不愿主动找陌生人搭话,不愿离开现有安逸的工作环境换一份未知的工作。这些都是源自于人们总是想呆在自己的心理舒适区。
这种舒适的感觉来自于内心的安全感。当人们面对熟悉的事物的时候,总是会产生安全感。面对的一条新路,大多数人都愿意依旧沿着老路走。面对着众多的陌生人,大多数人都选择与熟悉的人聊天。面对一份看不到结果的工作,大多数人宁愿安于现状。面对从未做过的事情,大多数人都去选择逃避。
因为熟悉,所以带来安全感。可是这种安全感,是最不安全的。
你选择走一条熟悉的路,却忽略了新路的风景,或许那是一条更近的路。
你选择和熟悉的人聊天,却错过了认识新朋友的机会,或许新朋友能给你带来新的感受和机遇。
你选择现在并不满意的工作,却放弃了新的工作机会。
你选择拒绝新的事物,却失去了一次全新的体验。
正是我们内心的安全感,让我们在追求呆在心里舒适区的过程中,放弃了新的体验,新的人脉和新的机会,而这恰恰是最不安全的行为。
03
为了得到真正的安全感,我们需要突破自己的心理舒适区。走一些自己不熟悉的路,接触一些自己不熟悉人,做一些自己不熟悉的事。
这些道理大家都明白,但做起来却很难。
因为要不断地打破自己的安全感,突破舒适区,这得需要一些方法。
(1)看到可预期的结果
当给一件事情一个能够预期的结果,其做起来才更能突破自己的舒适防线。
当猿人发现树下有更多的食物,才愿意下地用两只脚行走;
当人类发现其他地方有更富饶的土地,才愿意举家迁移;
当人们发现火车的确能比马车快,才愿意舍弃千百年的交通工具;
当人们发现新的工作能给自己更想要的生活,才愿意放弃安逸的现状。
所以当一件事情,自己想去尝试,或者觉得应该尝试,但又没有足够的勇气时,不妨想想这件事所能带来的好处。
(2)不给自己留后路
我曾经问一个对目前工作不满的朋友,问他有没有什么打算。他说他现在就这样干着,除非公司倒闭或者把他开除了,他才会去想别的办法。
有一句话叫做置之死地而后生,只有没有退路的时候,人们才能突破自己的舒适区。
很多人觉得自己做不了销售,因为抹不开面子,怕被拒绝。但当你明天没饭吃的时候,同生存相比,那些又算得了什么呢。
所以比如登台演讲的例子,那你就先报名,再考虑能不能上台的事。这时候名都报上去了,硬着头皮也得上。
(3)找个志同道合的伙伴
很多时候,一个和你有同样志向,同样爱好的朋友,会给你无形中不小的动力。
我们其实从小就是在一步步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出生之前妈妈的体内是最舒适的环境,出生后妈妈的怀抱是最温暖的地方。开始学走路,正是自己不断地打破舒适,一遍遍地摔倒,再一遍遍地爬起来,这才学会了蹒跚向前。幼年上学期间,成绩总是自己最关心的事情,为了成绩我们能够起早贪黑,能够放弃一时的娱乐,能够坐在桌前一坐好几个小时。
这些我们小时候都能做的事情,为什么长大了还不能做呢?随着自己的成长,想要的越多,对于舒适区也就包裹的更严,突破自己的心里舒适区的难度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