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父母胜任力养成|《从出生到独立:写给父母的养育心理学》
网上经常看到抑郁症的年轻人,貌似是社会纷繁、人性复杂所致。但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子女养育引发的问题不在少数。
中国父母为孩子无私付出,但部分孩子成人后仍与父母关系紧张,抱怨父母不爱自己,缺乏信任,沟通不畅,甚至对父母愤懑情绪,不一而足。
一、出现这种情况?问题可能在父母。
孩子不懂感恩吗?父母委屈巨大付出,孩子委屈没得到应有尊重和更好教养,孩子和父母矛盾重重。
父母比孩子更需要健康的心理、稳定的情绪,更加智慧地陪伴孩子成长。
《从出生到独立:写给父母的养育心理学》一书:
一从孩子成长规律角度,分析孩子不同阶段心理需求,针对家庭不同阶段,孩子成长过程心身状况、行为举止的生理心理做出分析,对父母在各阶段可能遇到的共性问题,用案例形式给以解析和建议;
二从家庭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阐述家庭不同阶段对教育子女要做的准备、需处理的任务。对父母在各阶段相应的心理建设、经济资源准备、教养方式做了详细案例式分析,给出可行的建议和方案。
二,作者简介
孟 馥,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委员、首批注册督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首批认证督导师。中国女医师协会心身医学与临床心理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精神卫生分会委员,上海市心理卫生学会副理事长;东方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
姚玉红,同济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学会临床心理咨询专委会委员;上海市高校心理咨询协会副理事长。
刘亮,同济大学医学博士,哈佛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注册心理督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家庭治疗学组副秘书长。
三、做合格父母,需多方学习。
父母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需要反思,认真学点心理学,因为人终其一生,养育健康的孩子是最大成功。
1、了解孩子成长发育的生理心理。
“家庭就是生命,家庭变成怎样,生命就会变成怎样”。
耐心对待孩子,和孩子共同接受各阶段挑战,顺利过渡,生命的发展才能继续。
2,沟通交流,尊重孩子。
婴幼儿期,高质量陪伴是培养婴幼儿安全感的关键;在场照顾,情绪稳定,了解孩子心理需求并恰当回应。孩子总闹情绪、“犯错”的原因,孩子为什么黏人的处理,孩子不愿意睡觉,比如讲故事的频率周期,都有具体有效的建议。
孩子学会说话前,父母观察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孩子哭是因饿、排泄、冷热不适?及时处理,搁置滞后只能加剧孩子哭闹。
学龄前儿童,要与孩子进行“双向沟通”,孩子害羞,孩子无理要求的设限,孩子乱发脾气等的解决。细到帮孩子结交朋友,怎么夸孩子,发现和培养孩子才能,都有详述。
与青少年孩子相处,管与不管?要识别孩子情绪,时好时坏的情绪可能是躁郁症。如青春期逆反。
青春期生理发育渐成熟,认知力提高,叛逆说明孩子生理成熟更聪明了,是思维水平提高及成长的表现。叛逆不是坏事,是孩子自我认同,自我探索,建立自我。
家长要多认可孩子,聆听,站在孩子角度看问题。多沟通,帮孩子共度这个关键期。
家长遇到孩子不听话、不配合、不沟通,不要认为是对自己威严的挑战,试着读懂孩子。不盲目否定,肯定他的成长,和他共同分析他想与做的利弊。得到父母认可,孩子才可能与家长进一步沟通。
家长以叛逆为契机,及时调整自己,以平等的朋友式交流,陪伴和引导,更易得到孩子认可。
3、父母的自我建设。
父母提高修养,管好自己的情绪,再来处理孩子的关系才稳妥。
孩子一降生,家庭增加新成员, 原生家庭父母不得不参与年幼孩子的养育,这使家庭生活内容突然变得丰富,充满挑战。
作者曾有一个案例,丈夫严重焦虑,失眠,发脾气。了解他们家庭近况,原来三胞胎孩子降生使二人世界突增到9人,加了双方父母、两个保姆。大幅度变化转折,使他难当重负,焦虑成为应对方式。
四、养育子女,要制定目标,共同努力。
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
父母的付出并非孩子所愿,如何消弭这种差异,让自己的付出与孩子的感受匹配,让自己的努力不致落空?甚至造成不良影响?
看了本书很有裨益。父母养育胜任力,需多方学习养成。
从建立安全感,到培养好习惯,到处理青春期逆反,再到离家阶段的困难,本书逐一解析,指出需注意的问题,指导父母如何让自己的爱助孩子健康成长,获得独立、自信、快乐的人格。
《从出生到独立:写给父母的养育心理学》,深入浅出,即适合家长阅读学习,也是教师、心理学工作者、社会工作师的优质教辅。
普通人读此书,理解原生家庭,也很助于融洽大家庭关系。
对童年经历的剖析,不是有理由把责任推给父母,是为了更清楚地认识自己,自己的行为模式,减少它们曾有的负面影响,改善关系。
每个父母受原生家庭影响,认知不同且有限,对待孩子方式就不同。所以,父母的一直爱在,对孩子教育和影响却不一样。
读此书,理解父母,了解自己,跟父母和解,与自己和解,是人生重要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