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可以有多偏激?

华为的事情,相信大家都知道了。

跟这件事情本身相比,同样让我吃惊的是,现在我们的舆论环境已经偏激(不是激化,是偏激,因为激化了都不一定是坏事)到如此程度——以至于,你表达什么观点都有人怼你,同时你的解释,你的论据他都可以完全忽略,可以只为了怼你而怼你。

你说分析员工的疑点,(可能变相地)说华为是无辜的。会有人评论你给华为洗地,是公司雇来的水军。

你站在华为公司的层面思考问题,会有人说你是「精神资本家」。

(备注:「精神资本家」,是指一个实际上一无所有、接近赤贫的人,但却匪夷所思的自发为资本集团、垄断集团说话。如果一个不知情的人听到这个人的的言论,甚至会误以为他就是一个家财万贯的资本精英。)

你支持员工的据理力争,会有人说你里通外国,是收了别人的钱的「黑公关」。

你把手头能收集到的资料收集整理了一下,加以自己的观点。会有人说你是「公知」。

反正你发表什么观点,你都是错的。这里面还有更魔幻的是,很多当年疯狂吹捧华为的人,和如今疯狂黑华为的人,竟然是同一批人。

我们接受了碎片化、情绪化的信息,形成可能正确可能不正确的观点。这些观点已经可以偏激到,就好比在穿越火线里面捡起了枪,只有你死我活才能分出个胜负,大家没有理性讨论的可能性。

争吵到了最后我们都忘了,我们其实都不了解真实案情细节。

李洪元所写的内容,有一部分也是他个人的推断,而非事实本身,有一部分真实信息,也在最开始被刻意的隐藏了。许多信息也是我们后来才得以知晓的,比如说:原来大家认为私人转账的30多万是2N的赔偿,其实华为公司已经赔偿了李洪元N+1的钱,N+1的钱加上这30多万,才刚好是2N的钱。

为华为站台一篇传播最广的文章《李案十问》,许多人在形成观点的时候,用了这篇文章作为论据。可问题是,这篇文章本身的信源是什么?文章中提供的信息又是不是真的呢?可信度有多少?

上面两段,不是为了说明谁是善谁是恶。说了这么多为了提醒大家:如果用不完整、不一定真实的信息作为论据,能推导出真实的结论和观点吗?

更不要说,还有一坨又一坨的自媒体为了你的点赞、转发和关注,提供着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信息,反正越夸张越好,越煽情越好。

「爽文」谁不爱看?

人们总是希望同情弱者,指责强者,这也没有什么错的。但请保持理性,有正确的逻辑和态度,别被舆论裹挟。要知道,互联网下沉的这两年,舆论也在下沉。真相,可能还在未完全浮出水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像雨过天晴后的天,蓝和云都在,因为有时候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回来。 与初次相逢更重要的是,不断地以新的姿态与自己相逢。
    时驰阅读 1,820评论 1 0
  • Some say love it is a river that drowns the tender reed S...
    Kemr阅读 851评论 0 0
  • 2016年我买了好多书,这一年买书的数量是我前五年的总和,大部分是身、心、灵成长类的书籍,每当买书的时候,在...
    乐乐呵呵呦阅读 1,352评论 0 1
  • 燕云秋月广寒天 掬水清风饮霜寒 马喷薄雾轻嘶乱 ...
    三分流水啊阅读 1,157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