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的一首《雨巷》,将那个“丁香”一般的姑娘刻印在了人们的脑海中。那姑娘到底有多大的魅力,让诗人念念不忘,唯有撑着油纸伞,独自一人彷徨在寂寥的雨巷。
下面我们来赏鉴一番那《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像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诗中讲述着诗人徘徊在雨巷中,渴望与那个“丁香”般的姑娘来一场偶遇,或是见面,或是告别,也许只是想看看她,这何尝不是恋爱当中男女的心境呢?
全诗笼罩着一种“哀”的氛围,是对诗人自己单相思的哀愁,是爱而不得的悲哀。诗人所塑造的那个“丁香”般的姑娘,缓慢走来,却在经过诗人之时只投过一道叹息的目光。再然后,她又像梦一般不着痕迹的飘过去了,可她的眼中却充满着凄婉迷茫。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全诗最“悲”的一段是在诗人走过一道“颓圮的篱墙”后,这“颓圮的篱墙”正是诗人想与“丁香姑娘”相聚相守这一较为具体的希望破灭的象征,“丁香姑娘”最终还是消失在雨巷的尽头。但这时的诗人还是处在魂不守舍的状态中,即使不能再看到“丁香姑娘”,他还是在感受着“丁香姑娘”遗留在雨巷的黯淡光线和清冷空气中的颜色和芳香,并为这种颜色和芳香的不断消散而伤感不已。
《雨巷》这首诗具备着一种朦胧的音乐感,叶圣陶曾说: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我们读这首诗,就象是在听一首轻缓悲怆的小夜曲,那饱含着寂寞、哀伤的感情伴着让人感到优美的旋律持续在我们的心头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