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十一最欢喜的事,就是多年的好闺蜜结婚了。从初中一年级相识到现在的相知,将近二十年的情义,早已经有了相当的默契,虽然我们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却总能把冬天变成了春天!进入人生新的阶段,除了把深深的祝福送给她,我还想说我们会一直一起,走进下一个二十年!
正是因为闺蜜结婚,我改变了十一固有的安排,不回山西陪闺女,而是回到古镇老家,安心陪父母两天,然后跟闺蜜一起去扶风。一路的天高云阔,青山碧水,很容易让人生出“秋水长天共一色”的感慨!
每次回老家,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前两年一曲《秦岭最美是商洛》让秦岭南坡的商洛成了传奇。商洛东南部山阳县中的天竺山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成了山水秦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而我的家乡漫川古镇正是在天竺山脚下,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无论是骡帮会馆、双戏楼,还是明清街道和漫川关战斗遗址,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作为土生土长的古镇人,几乎是目睹了古镇的变迁。从蜿蜒的山路到高速公路和柏油马路,从肩挑手扛到汽车城群,从土墙瓦房到水泥楼房,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作到农贸市场的繁荣,古镇在新农村建设中越来越城镇化。家乡的发展富足,人们当然喜闻乐见,但作为嫁出去的女儿,偶尔的返乡探亲,除了要适应古镇的整改变化,还有些许的回味和怀念!
从县城上学的高中时代到现在的定居西安,十几年的时间,离古镇越来越远,关于古镇的记忆也越来越飘渺。不论何时回家,吃似乎是不变的主角,因此不论古镇如何变化,那些记忆里的味道却侵入骨髓,是其他任何美味也取代不了的。
最初的记忆应该是过年的时候,那时候每逢腊月,杀猪匠是最吃香的行当,家家户户养了一年的猪都要供奉给过年,杀猪的血腥场面一般是不给孩子们看的,最终呈现的是猪血粉条汤,大骨头炖萝卜,豆食炒肉,灌香肠等美食,那时候亲朋好友一家杀猪,几家跟着沾油水,孩子们抢着啃肉骨头,热闹非凡!临近年关,家家户户几乎都烧着旺火,用烧红的铁钳烙猪头猪脚猪尾巴上未除尽的毛,贪吃的孩子会用铁丝穿着瘦肉在火上烤,烤肉的香味夹杂着烧焦的猪毛味浮动在空气中,是家里最原始的纯真和幸福滋味!
在镇上开始上初中后,离家里有一段距离,我开始骑自行车上下学,离家更远的伙伴就住校,一个星期回家一次。每次返校,伙伴们带来的馍片,腌油菜苗等分着吃的感觉也成了舌尖上的美味。而父母有时候到镇上会顺便用保温桶带来一些冒着热气的汤饭,那时候很不喜欢塑料保温桶打开的那股气味,闷闷的,有点儿像夏日午后,挥散不开的热气,让蝉叫声都懒懒的!现在再回想,那种粘腻的热乎感,应该是温暖的!
再后来,离古镇越来越远,回家的日子也越来越屈指可数,古镇也越来越不是记忆中的样子,吃的也越来越讲究,“漫川八大件”成了古镇的饮食名片。无论是逢年过节、红白喜事或是招待贵客,“漫川八大件”都是必须要有的,迎客时的四样干鲜水果、四样凉拌小菜,共八个拼盘,外加一个凉调三鲜的“顶头盘子”,供客人闲聊消遣,待客人齐,“八大件”席面才算正式开始!
传统的八大件”分为“四扣碗、四炒盘”。顺序依次为:“刮刀丸子(扣碗)、红烧肘子(盘)、肚子扣碗(扣碗)、炒红薯粉(盘)、鸡蛋卷子(扣碗)、红薯丸子(盘)、蹄子扣碗(扣碗)、豆豉腊肉(盘)”。现在可供选择的菜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丰富!在吃席面的过程中,主人家会安排能说会道的体面人物说“酒话”,同时,由东家陪着分别到每桌席前为客人敬酒,表示诚意和答谢。
“八大件”做起来程序复杂,揉捏滚搓,蒸煮煎炒都要用到,一家办事,邻里好几家出力,前后热闹四五天,充满烟火和人文气息。一般第一次带生人到古镇,我都要告诉对方,“八大件”是吃一个撤掉一个,上第二个菜的时候第一个不留桌,所以吃的时候不要藏着掖着,因为过了这村就没这店。还记得公婆第一次去我家的时候,不好意思放开吃,结果菜被拿走了,还不知道啥情况,以后每次说起我们家的饭,都要提起这个,逗大家笑一笑!
我不是一个标准的吃货,对吃的也没有特别的渴望和过份的要求。不过每次回老家,都似乎有一条小馋虫如影随形,哪怕只是简单的家常便饭,一饭一蔬中,也有一份温情。父母在家就在,心安处就是故乡,我想不论再过多少年,古镇如何发展变化,那些过往的时光和记忆中的味道,都会沉淀在心中的某个角落,历久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