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江南吧,走进江南的小镇和乡野,看一朵花开。我工作的地方,恰好坐落在某个江南小镇一角,在乡村的边缘。小镇春天开各种各样的花,有油菜花、垂柳、桃花、梨花。这些江汉平原故乡的花儿,何时竟跑到江南水乡来了!
那紫色的一片,象云霞灿烂,是什么花儿?后来问起在故乡蛰居的朋友,她告诉我是紫荆,她前几天刚刚在院子里种下了几棵紫荆。我喜欢看开满小紫荆的窗,抬眼望过去,花枝伸向窗口,一丛丛,一簇簇,紫得嫣然,不知窗内的人有何感悟。窗外有风景,总归是幸运的事。黄昏下班前,喜欢站在窗前,看江南的庭院里落英缤纷,心情会柔软。也会想起我的小月亮,他花瓣一样的小脸蛋。小紫荆是没有叶子的,花瓣坐在树干上,像一群刚刚学会坐在妈妈腿上天真娇憨的小宝宝。生命里,第一次用这样的眼光看一朵花。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记得那年夏天和你去看睡莲,在植物园,穿的是藏青布衣,你说你喜欢藏青色,那么清晰地记得。真是奇怪,记起的都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一些无关的背景,声音和画面。时光飞逝,物是人非,花却是年年依旧。
看完花,去逛小菜场,地皮菜出来了,老板娘告知,地皮菜是第一声春雷后才长出来的,真神奇啊,赶紧买下,地皮菜炒土鸡蛋,那是春天的滋味,是大自然慷慨的赠予。雪里蕻啊,超市都不卖的,过一下水,用肉末一炒,是春天的菜。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学会了买季节菜,当季长出来的才有天地灵气,简单朴素却能量十足。对于做菜,真是简单不过,简单却吃得香喷喷。
春天午后,去公园散步,有湖有花,有人带着绿茶和披萨,在湖边台布上对饮,花开了,阳光暖,水面光影潋滟;在湖边站立片刻,闻到春天的湖水,有丝丝甜味,清新润面,忍不住闭上眼睛深呼吸。
黄昏,转转老街,路过一家炸鸡店,也有甜品,没有花哨文艺的布置,简简单单,家庭小店开好多年,两张桌子,可以小坐,也有美团外卖。点份炸鸡翅,一份炸双皮奶,或一份芋圆红豆烧仙草,是食物该有的味道。我想起碧,在岭南带我吃烧仙草的那些日子,也想起霞,为我端出那一盘手工豆腐的黄昏。也许我喜欢的,永远是那些小食小点,是你亲手做出来的味道。在基本的欲望面前,我一直觉得,少就是多。太过盈余并不是好事,它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无谓的浪费,是对地球本身的剥夺,也是对自我感观上的削弱。在春天的傍晚,走入这样一个小店,内心会安全安心吧。
又到了吃清明团子的时节,看看花,去湖边走走,吃一份小食,远离手机和电子屏幕,就这样走过春天,也不算辜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