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写作两大雷区?如何平衡?

由于申论在公职考试中的特殊地位 (单独占一科目,分值同行测一样为100分),因此考生对于申论倍加重视,但是也不乏有一部分考生大都采取裸考的心态去对待申论。后者以为,申论不用复习,只需要抄材料就可以了。殊不知,近几年的申论阅卷工作较为严格,尤其是对申论文章大幅抄袭给定资料的文章,直接划为3类或4类文。另外,部分考生的专业可能是人文社科类专业,在文章写作的时候,注入了自身过度的思考,也就是经常说的 “延伸太多”,脱离命题人的角度去答题。

为了让大家对申论文章写作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下面向大家罗列两种常见的文章写作的极端,望广大考生能够作一参照,避免自己在实战考试中出现这样的错误。

脱离材料,主观性强众所周知,“申论是带着镣铐在跳舞,”而材料是申论最大的镣铐。不论是客观题,还是后面的主观题即文章写作,都不应脱离那个镣铐---给定材料,文章的论点和论据一定要结合材料。然而,广大考生往往拿到申论文章的题目时,写作思路“便如滔滔江水,一发不可收拾”,如脱缰之马,写出来的文章纵然能成一家之言,自圆其说,可是却脱离了材料就显得华而不实,极为空洞。考生一定要切记:申论文章不是高考作文,写作一定要贴合材料。要结合材料去落地,不要做“脱缰之马“。

大幅抄袭客观题的做法大行其道有相当一部分考生认为申论文章写作答题就是对前边几类题的综合,第一题概括问题,第二题分析问题,第三题提出对策。于是,第四题的文章写作就来一个大杂烩,把前面几道题的答案重新整合一下,到原材料中抄一抄,综合大作文就大功告成了。这样拼凑出来的答案是申论考试中得分较低的答案,尤其是在近两年的考试中。近两年的申论命题趋势中,越来越多的考察细微的内容,第一题可能是对材料特定事实表现的问题的概括;第二题可能是对材料特定事实表现一产生的诸多原因的分析;而第三题又可能是针对特定事实中表现产生的问题提出可行的对策,也就是说,前面的三道客观题不是一一对应的,这样,通过对原材料重新拼凑整合之后形成的大作文就如同一篇大杂烩,观点不明确,重点不突出,这样阅卷人的划档就不会很理想了。

总之,考生在文章写作中一定不能完全脱离材料,同时,要对申论材料做一整体上的宏观把握。不可否认的是,申论文章写作需要大量的练习和积累。希望广大考生要避免上面两种极端,依托材料、吃透材料后再去立意写作,从而取得较为满意的分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怕狗,怕了很多年,怕到现在,但矛盾的是,现在我也常常幻想,拥有一条小狗,牵着它散步,享受爱它的感觉。 关于我与狗...
    35f919867dcf阅读 1,862评论 0 3
  • 今天我了读了《小狗钱钱》,这是讲的一个财富的金钱童话,第一章:白色的拉布拉多犬,讲的是:一个小女孩儿叫吉娅,...
    丁子涵阅读 185评论 0 0
  • 美国著名作家,心理学家斯科特 派克 说“爱是实际行动,是正真的付出。”可我们多少人喊着爱孩子,可真正为孩子的心灵成...
    lyy_bff1阅读 399评论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