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6-21)上午最后一门道法考试结束,中考终于完成了。10点左右,我到校门口接中考回来的女儿回家。她说,老妈,不用先回家,按照以前的计划直接带我去万达买SWITCH吧。我本想先回家然后一起出发呢,我都没打太阳伞甚至没涂防晒霜就跟着出发了。
她喜欢玩游戏,她们班同学很喜欢的一位老师也喜欢玩游戏。考前2个月左右,她心心念念的想买SWITCH,看她这么热衷也是真心喜欢,我心一软就答应她了。不过她也答应,买SWITCH的钱由她自己出。
现在,除了手机能打游戏,又多了个SWITCH。这个暑假不寂寞了。如果玩的游戏是同一个的话,还能跟老师联网打呢。
她计划第一个月,大概在中考分数出来前,要做好一件重要的事。其他时间自由安排。我很支持。
(一)我的改变从思想观念开始
孩子又长大一岁了,她更懂事了,我们相处更融洽了。我也更尊重孩子的感受。看到孩子都是满意的,虽说没有完美的孩子,但是在我眼里基本看不到缺点了。我感觉自己终于有了变化,不怎么焦虑了。这得益于最近跟亲爱的战友涛妈的沟通,她真是一位特别智慧又无焦虑感的妈妈。她对孩子们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她层出不穷的育儿办法总是令问题迎刃而解。她育儿的想法我也特别认同。在此分享给有缘的读者。
我向她请教了如果让孩子暑假早睡早起、爱运动、学做家务少玩手机,要注意什么才能达成心愿。为方便准确理解她的意思,我原文引用她所说:
“这么大了学习做家务主要问题应该是怎么调动她的积极性(๑><๑),很多事她一看就觉得自己会做的,懒得去做。
真正去做,其实又做不好。我觉得如果你们有什么事都能有想让她帮助的姿态央求她帮帮忙(๑><๑),这样的感觉她才会乐意去做。
爱玩手机的这类孩子,如果去到海边或者沙漠,他们也会撒欢去拥抱自然,说明,这个事对她有足够的吸引力(๑><๑),这时候我们叫她别去玩,玩手机吧,我相信她也会丢下手机。所以,并不是孩子一定要玩手机,而是身边的事让她提不起兴致。
出去走走跳跳的事,你不用叫孩子自己出去,你要坚持出去,央求女儿陪着你,这样做给她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我们还要少去要求命令孩子,多去跟孩子撒撒娇。做得多了,孩子有了被需要的感受(๑><๑),改变才会跟着来。
亲子关系好了,我们说的话孩子才愿意听。
孩子小时候我们的命令和要求会容易有用,孩子大了,我们说的道理他比我们还要懂。这时候说道理成了最没用的事。
想改变孩子晚睡,可以让妈妈出手,妈妈可以说:我这段时间就想跟你睡(๑><๑),多跟孩子聊聊无关紧要的事(๑><๑),自己每天开心的事糟心的事,少去说孩子,孩子不愿意说可以我们来说。
然后到了时间,就说:我今天累了,我们早点休息吧。孩子都会乐意的。(๑><๑)
早睡了就不担心早起这个事了,睡饱了孩子肯定就起床了。
这么大的孩子了,切记少说道理,少责备孩子。(๑><๑)
孩子很多缺点我们需要认真去想想,真的有我们想的那么严重吗?能忽略的就忽略吧”
涛妈继续讲:
“我的孩子你们觉得优秀,是因为
我对他们满意,一堆的缺点我都看不到。
他们很多缺点的,我都忽略掉的,我觉得没什么大不了嘛。
其实你不去纠正,只要你愿意接纳,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孩子很多毛病会自己消失。
对孩子我没有焦虑感,所以孩子很安心,什么都跟我说。
可能是我自己本身学习并不怎么样,都是通过后期有意识的去努力才有今天的,
所以我一直觉得被控制是最容易让孩子没有自我的,还不如给他机会慢慢培养自驱力。
晚点才能拥有自驱力也比一辈子没有的好。
你不觉得会爱自己会爱别人的人不用担心他的一辈子吗?”
涛妈讲,孩子小时候养成了做家务和早睡的习惯,好处特别多。孩子越大,养成的习惯越难去改变,想让她改变需要费的功夫比小时候多很多,多到我们无法坚持下去。
可以看出,涛妈培养孩子,没有脱离现实,没有将孩子特意保护起来而不让吃生活和学习的苦(๑><๑)。比如大儿子每天洗碗,小儿子负责洗家人的袜子。从小到大一直如此。临近高考和高考期间,也是同意儿子自己骑53分钟的小电驴上学和高考,哪怕高考前儿子感冒了也是。
始终能站在长远的角度培养孩子,比如高三了,还给班主任写长信帮儿子请假2 周,支持儿子去参加他梦寐以求的一次长途越野之旅。
她们夫妻俩还影响和支持读高中的儿子系统学习理财知识和投资。高中就有了不错的理财收入。他儿子的小目标是先赚钱买一辆车子。他儿子还爱好摄影,已经达到很高的专业水准。家庭成员生活幸福度也蛮高。
涛妈是我见过的最开明最没焦虑感最有远见也最能干的妈妈。完全能想象到,她的儿子大学毕业甚至高中毕业就能自食其力,就能经济独立,就有好工作有爱好,有能担当责任。孩子还有很多好习惯好品质。
(二)感恩与反思
感谢涛妈,让我看到了作为一个妈妈最好的样子。我也要向一个无焦虑感的妈妈迈进。打心里接纳孩子的所有。绝不剥夺孩子真实的生活体验机会,向涛妈学习,在不知不觉中传递真正好的观念给孩子。中考后,愿我的孩子从此也有崭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