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7月26日,又到了每周写作复盘的时间。说句题外话,要不是刚才瞄了一眼日历,我可能就忘了今天要复盘。之所以会这样,一方面是今天的时间节奏被打乱了,原本的休息日变成了工作日;另一方面是我在阅读和思考时,已经写了一篇文章的初稿,准备编辑时才发现今天是周六,于是决定先完成复盘。
做事总有先后顺序。每次看到时间,我都会有种恍惚感,仿佛每天都在重复同一天。其实,每一天都是独一无二的,对每个人来说也有不同的意义。能让每一天都过得充实,本身就是一种人生境界。
说到人生境界,就想起书里提到的“境界高低”之分。有了比较之心,就容易在比较中生出各种算计。其实,人还是少点比较,多关注自己的成长,在成长中见识更高的境界。
就拿现在每周的复盘来说,最初我觉得没什么可写,只把复盘当作写作的缓冲。坚持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了写作中的一些问题,比如敷衍、流水账,内容也显得单薄。
发现这些问题后,我就想办法去解决,毕竟“办法总比困难多”。但实际情况比想象中复杂,有时候写作卡壳会让人烦躁,身处其中时就想换种方式来打破这种状态。
其实,当我们开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也是在为自己开辟新路径。有些办法能真正解决问题,慢慢就会变成习惯。而任何习惯的养成都需要过程,这些习惯既是做事的方法,有时也可能变成束缚我们的障碍。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有些习惯是固定的,就像吃饭穿衣一样自然。但吃饭穿衣也会随着季节和需求变化而调整。如果某些习惯始终不变,无法适应环境变化,那它们就可能成为障碍。
比如写作,如果没有明确的主题和内容,写出来的文章可能没人愿意看。有些写作习惯是刻意练习的结果,有些则是随心所欲,还有一些是不经意间形成的。
每一种写作方式都会形成一种思考习惯,不同的思考习惯也会带来不同的结果。本周写的几篇文章,基本都是以听书为线索展开的,结合了阅读和学习中的思考。每篇文章都有一个主题,这些主题都指向个人成长与学习的关系。
从某种程度上说,每周的写作复盘,是为了在复盘中看见自己的思考过程,从中发现思考的漏洞。现在回头看,很多时候的思考都比较分散。本周写的文章,有人文类的,有历史的,有投资类的,也有关于工作和从哲理中悟道的内容。
整体来看,最近写的内容有些宽泛,缺少像手术刀般的锋利和层层剥茧的深入,也缺乏具体细致的描写,反而有些文字堆砌,少了删繁就简的智慧。从这里可以看出,文章虽然有了简单的分类,但对事物的细致阐述还不够,这其实反映出写作时缺少了耐心和细致。
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得越远,越会发现各种问题和错误的出现。这些问题和错误,其实正说明还有许多地方需要修正,而这些需要修正的地方,也正是值得重新思考的重点。写作的过程,就是不断修正的过程。其实不仅是写作,其他事情也是如此,只有在不断修正中,才能一步步靠近既定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