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做父母的真的很不容易,除了养育孩子,还要教育好孩子,那么在我们遇到一些困惑,没有办法去帮助孩子的时候,还想着积极的寻求解决的方法,努力的去学习亲子教育的课程和心理学的知识,用来充实和成长自己。那么焦点里有一个“系统观“的理念,整个家庭是一个系统,我们也是其中的一个分子,我们改变了,整个家庭都会改变。“我变世界变!”那么从我们个人来说呢,我们每个人也是一个系统,当我们越来越越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正向思维的能力,那么我们的挑错思维就会越来越少。可能我们最终也无法达到完全的正向思维,起码能让我们的生活、我们和老公、孩子的关系越来越好。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当我们能更多的稳住自己,当我们更多的能关注到老公和孩子的正向的部分,那么我们的生活是不是越来越美好了?家庭是不是越来越和谐呢?
为每一位关注自身成长的家长点赞喝彩,你们真的是太了不起了!因为我们知道,学习一样新的技能是需要耗费很多的精力的,而且即使学到了一些知识,如果说真正的把它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用到和孩子的沟通当中去,能真正的成为我们的一部分,需要更多的努力,也需要更多的坚持学习?那我把这些知识一遍一遍的梳理,每天尝试着在生活中更好的去运用,每天的反思总结,那么一点点一点点的坚持下来,最终才可能成为我们的一部分,真正的内化成我们自己的东西,这是需要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所以说每一个坚持在学习成长路上的家长,真的都是特别特别了不起的,相信你们通过自身的学习成长,最终也给孩子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让孩子爱上学习,让孩子也能坚持的做一件事情,也能成就他自己!
那么家长 在学习了相关的知识以后,尝试着去用的时候,却感觉没有那么好用。因为所有的理论和技术在运用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和孩子怎么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因为我们一直在强调“理念在前,技术在后”,如果说我们跟孩子的关系没有建立好,就急着想去帮他,想去改变他,有没有速则不达,因为我们的功利心太强,因为我们太着急,所以说孩子是不买你这个帐的。“关系带方式,方式大于内容“,关系是一切的重中之重。
那么刘老师在他的微课上讲的,《家长必须学会的技能》中重点的强调,跟孩子交流的态度:未知,尊重,欣赏,好奇。
那么未知呢,就是不知道,我们不以上位者的心态,觉得我什么都懂,我们的经验很多,我们急着去打断孩子的话,接着去指导,去评价,去建议,那么孩子还会愿意听您说吗?还会愿意表达他自己的想法吗?可能就会很难。因为我们试着放下自己的心态,以未知的态度去听听孩子怎么想的,怎么看的?她想要的是什么?这样才能让孩子打开他的心门,愿意和我们交流。
那么尊重呢也是重中之重,而尊重意味着礼貌,意味着平等,意味着无条件的接纳,意味着欣赏。我们真正的尊重到孩子了吗?关于孩子的任何的事情,我们真的是和他共同的商量吗?也更多的采纳他自己的想法吗?可能我们有的家长会说他懂什么呀,如果说啥都听她的,那还不是天天玩啊,那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想更好,每个孩子也都能更好,每个孩子都在当下尽了他的权利,改变时刻在发生,而且每个孩子也都是自身问题的专家,所以说,我们要更多的尊重孩子的意见,如果说我们实在是接纳不了的时候,我们可以换位理解孩子相信他,这样做一定有他的难处和道理,一定有一个很重要的理由,那样我们是不是情绪会少一些,也更多的能理解到孩子,能稳住自己呢?
欣赏,当然我们真正的能看到孩子身上正向的部分,我们才能做到欣赏,可能平时我们对孩子的期待很高,对于孩子的一点点的进步和一点点的改变,往往不以为然,往往觉得这都不算什么,那么就很难关注到这些正相的部分,真正的欣赏他,及时的给予强化,那么孩子才会更愿意去做这些事情,才会一点一滴的改变积累起来,发生一个大的变化!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最本质的渴望就是被肯定“,如果说孩子的这些努力这些很细小的进步,没有被我们看到,没有被我们强化,那么他很可能就会放弃,继续努力的动力和信心。
好奇。可能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耐心去听孩子,说说他的想法,他的喜好,她的感受,她的体会,因为我们觉得只要跟学习无关的,都是浪费时间,或者是说,孩子有什么样的想法,也没什么价值和意义,所以说也没有耐心去倾听。那我们说孩子越来越不愿意跟我们交流了,我想请问您,您真的想听他怎么说吗?你真的愿意知道他的想法吗?那么您真的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去听吗?如果您真正的做到了这些,孩子跟您的关系会有什么样的不一样呢?孩子跟你的交流又会有什么样的不同呢?
焦点是一个实践派,你知道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做到多少,所以说每天的坚持,一小步一小步的积累,最终才能真正的成为我们的东西才能真正的帮助到孩子,引领孩子提升他的学习和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