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堂妹发的图片,在家门口左右两边,点上两只红蜡烛,说是元宵散灯了。一下子勾起了我尘封已久的记忆。以前,在家乡和父母亲生活在一起时,每年的元宵,我们家都要接龙灯。
龙灯是我们当地乡村里,由青壮年自发组织的一种活动,一个村一条龙,他们在春节时,进到城里,到相识的德高望重的同乡人家里去闹灯。我父亲因为在基层工作多年,为人厚道,只要他工作过的地方,善良的人们总是会记得他,我们家的龙灯队来得特别多,我记得,他们确定要来,是会事先下红帖到我们家,我爸收到红帖,就开始釆购好香烟、面条和爆竹。
龙灯队一支支的来,他们走进我们家属大院的大门,院里的这些孩子,就围笼来,跑到我家报信,龙灯队有一个尊长,手拿着铜罗开道,他引领着龙灯队,进到我们家里穿行一遍,父亲为他们送上备好的香烟和面条,大家乐呵呵地接着,人手一包烟和一包面,龙尾跟着一个挑担的,集中帮收好,龙灯队再回到大院的敞地里,父亲点燃爆竹,噼啪噼啪,铜罗也敲着节点,龙灯队就开始舞龙,龙头上下左右翻飞,龙身龙尾跟着跑动,在夜色下,一条红彤彤的灯龙,活灵活现,动感十足,非常喜庆。有时候,两条龙灯队,同时到达,那场面更是欢腾,两条龙赛着劲儿,相互比势着,气氛更加热烈,孩子们也跟着欢呼雀跃,追逐着舞龙的少年,在灯火的映衬下,大家脸上一团喜气,冒着红光。
一个晚上,来十多条龙,也不足为奇,我们迎来送往,好兴奋呀,春节的喜庆,在舞龙灯的热闹里,达到最高潮。这一夜,这一支支龙灯要闹腾到下半夜,才转回乡村。
时过境迁,这样的场景,在我的记忆里,已现出模糊,许多的细节,我已忘得差不多了,现在想起来,记得多少,就写多少。不知道,现在在家乡,还有没有这个传统,我猜,恐怕是不多见吧。
舞龙的龙灯,是纸贴在竹架上做成的长条形,一节一节,用红绸带连接,每一节龙身灯里,点一只红烛,一个人举一个龙身灯,龙头的威武,龙尾的呼应,青年们舞起来,身板把式,都是有技巧的,这样的传统,是代代传承,一支龙灯队的荣耀,就是一条村的精神,勃勃生机,迎接希望。
在我的记忆里,那一种幸福,像龙灯一样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