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道伐虢,三十六计中第二十四计,混战是中最后一计。“两大之间,敌胁已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两个大国之间的小国受到地方的武力胁迫的时候,我方应立即出兵援助,借机将力量渗透进去。对于身处困境的国家来说,口头上的承诺是没人相信的。
假道伐虢是有历史典故的。春秋时期,有两个国家,一个虞国,一个虢国,当时两国非常的要好。当时的晋国想要攻打虢国,但是想要攻打虢国就必须从虞国经过。于是晋国的大臣向晋王献计,攻打下虢国的同时又能攻打下虞国计策。晋王听了有些顾虑,因为要送上宝马良玉,他怕虞国国君不上当,大臣便向晋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最后晋王同意了大臣的建议。就向虞国的国君送上了宝马良玉进行贿赂,虞国的国君很高兴的接受了“借道费”。然后就在晋国攻打下虢国之后在回师的途中将虞国消灭了。这是假道伐虢的由来,这一典故衍生的另一个成语是“唇亡齿寒”。
两晋时期,东晋大将桓温率领大军讨伐前燕。前燕王牌使臣慕容玮用虎牢关以西的地盘送给前秦向前秦求援。当时的前秦王苻坚并没有立即答复,而是私下和大臣商议。前秦王不同意支援前燕,因为前燕国君没有诚信,而大臣王猛却说:“如果不支援前燕,等到桓温的大军将前燕攻打下来之后,实力就会变得更强大,到时候前秦就危险了”。前秦王苻坚听从了王猛的意见发兵两万支援前燕,在前燕和前秦的联合下桓温被迫退出了前燕。前秦在离开之前向前燕王索要虎牢关以西的地盘,但是前燕王看战局已定的情况下有意耍赖,前秦就以此为由派兵吞并了前燕。
东周时期,楚文王所在的楚国实力强大,周围的小国都向其进贡。但是有一个名为蔡国的小国,仗着与齐国联姻就不将楚国放在眼里,因此楚文王怀恨在心。当时有一个叫息国的小国与蔡国交好,两国的国君娶的都是陈国的女子,所以经常有往来。又一次息国夫人在一次路过蔡国的时候,蔡侯没有一上宾之礼接待她。她将这件事告诉了息侯,于是,两国产生了矛盾。楚文王一听很高兴,便联系息侯谋划出了一计。让楚文王假意攻打息国,让蔡国派援军援助,楚文王一听很高兴。于是当蔡侯到达息国的城墙下的时候便发现了城门紧闭,知道中计的蔡侯急忙撤退,但是已经被楚文王包围了。这样蔡侯被俘,蔡国灭亡。蔡侯因为痛恨息侯的背叛便对楚文王说:“息侯的夫人息妫是绝色美女”,于是楚文王色心大起。在宴会上,楚文王让息侯的夫人息妫敬酒,一看果然是绝色美女。于是第二天楚文王借举行答谢宴的时候预设伏兵,轻而易举的就将息侯捉住了,息国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