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喜欢的书,交喜欢的人,行喜欢的事,走喜欢的路,做喜欢的教育,过喜欢的生活,此生足矣!”看到叶老师文章开头这句话,感觉心头一暖,叶老师应该是一个热心工作,热爱生活的人。 叶老师从以下三个方面分享参加精英班学习后带给的改变。过去的我,当下的我,将来的我。 林冬梅老师的《乡村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力量构成》一问,提到,乡村班主任的专业发展,需要自身内动力、学术支撑力、行政推动力,三力合一,使“光”聚焦,形成乡村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巨大能量。而我们阳东的班主任培养模式是:教师自主、学校培育、专家引领、行政搭台。
每个班主任的都有一段成长历程。我认为,在成长过程中,内驱动力更重要。 内驱力是指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 2016年7月暑假,这是我工作后的第一个暑假,那时的我已经度过了新工作的适应期,那时的工作是,学校安排的工作就做,不安排的就不做。对于班级管理、教学工作都是在一知半解,工作根本说不上认真二字。工作没有精进,没有业余爱好,漫长的暑假对于我来说,一点劲儿都没有。 但我知道,内心有一种声音在呐喊:不满现状,想要改变。 于是2016年的暑假,这是决心改变的起点。第一次加入了微信群组里的打卡活动,每天的写作,运动都是打卡内容。开始变得有事可做了。在每天的写作、运动过程中,我认识了更多的有为青年,她们读书、练字、摄影、旅行等,每天都在热爱生活、享受生活。我开始被她们所感染,也开始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每天看看书、写写字、锻炼身体、早睡早起……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越来越喜欢这种有事可做的状态了。通过阅读,改变了认知;通过练字,改变了急躁的性子;通过了运动,增强了体质;通过日复一日的打卡,培养了自律的能力…… 2016年至2017年期间,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关于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关于自我的修养,关于人际关系的协调等。这些都是我目前遇到的一些困境,通过阅读,我改变了自己的认知,继而改变了行为。我积极向身边的同事学习,积极去听课,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班级管理中遇到问题,积极向同事请教,不停地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工作上,通过自己改变,自我提升,找到了工作的乐趣。工作上,合理安排时间,每日写工作日志,写工作周计划周总结。经常主动和同课组的老师进行教学研讨,精进教学。主动参加各种教育教学比赛,积累经验。2015年撰写论文《浅谈地理教学语言》荣获二等奖。2015年、2016年被评为学校的优秀班主任。在生活上,培养业余爱好,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做饭,打扫房间,做瑜伽,养花等,修心养性。 2017年,阅读83本书,观影65部,听课80余次,参加工作培训学习8次,写了10万字的教育教学计划总结和生活感悟,坚持运动219天,记账12个月,做了两年工作和生活规划。 从我决心改变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这是我内心想要的。我想要变得更好,不为别人,只为自己。因为我想成为更好的人。这个人是身体健康的,这个人是通过早睡早起,多喝水、多运动来保持健美形体的;这个人在工作上是不可替代的,有自己的教育教学模式的,这个人是工作负责的,这个人是有责任心的;这个人在生活上,是有志趣的,这个人是热爱并且享受生活的;这个人是有业余爱好的,这个人是有自己的小兴趣的,并且通过这些小爱好、小兴趣来修心养性的。这个人就是我,我希望成为的更好的自己。 这些就是我认为的内驱动力改变自我,外驱动力可能也有,但是我认为,内驱动力才是真正驱动我做出改变最大的原因。 育人者先育己,当班主任开始变化了,当班主任自身开始觉醒了,那所带的班级也是有希望的。
改变,永远都是一件为时未晚的事。“种一棵树最好的年龄是十年前,而后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