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一生只过两次生日,那么,主席的这两次生日又是怎么过得呢
主席一生十分朴素,特别对生日,从来没有考虑过,都是手下人给他安排的。
即使他推脱不掉,也让手下人简单一些,不要大搞排场。
1943年,这是毛主席的50大寿,有人提议要给他过寿,毛主席却说,生日不能过,容易生出不良影响。
就这样,毛主席一生中最重要的50大寿,就这样默默过去了。
1947年,党中央在陕北米脂县召开扩大会议的时候,有人提议,趁此机会,正好大家都在一起,为毛主席好好过个生日。
消息传到毛主席耳朵里,经过再三考量,毛主席还是决定不进行这样的活动。
毛主席给出的理由有两点,第一,当时正值解放战争,许多同志都为了革命牺牲了,应该纪念的是他们。
第二,当时群众和部队都还缺粮食,去过生日,太过于铺张浪费,不能只顾自己享乐而忘记群众的疾苦。
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毛主席为了建设良好的党风。直接提出无论是哪一年都不要贺寿。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逐渐走上了安稳发展的道路,群众的生活也日益良好。
1953年是毛主席的60大寿,当时毛主席的许多亲朋好友,纷纷写信给他,表示要给他过这个60大寿。
不过令大家失望的是,毛主席还是没有同意。
1964年12月26日,毛主席71岁生日,与往常不同,毛主席破天荒地自掏腰包在人民大会堂宴请了30多个宾客。
其实说起来,毛主席这一次生日宴会也是被迫的。时间回到六天前,也就是12月20日,第三届人大在北京隆重召开。
当时会议上气氛紧张,恰逢几日后是毛主席的生日,于是几位大区书记鼓动陶铸去劝毛主席,要他在生日那天请客。
陶铸就硬着头皮去找毛主席,说出了这个提议。
提议主席一开始没有同意,表示有个规定,领导人不做寿。不过陶铸已经想好了说辞,表示不是做寿,就是拿稿费请客。
陶铸都这么说了,毛主席最后还是同意了,说你们都要我请客,那我就请吧。
就这样,毛主席就有了这次被迫的生日宴会。当时参加晚宴的人员,全都是毛主席亲自定的。
比如周总理和邓大姐、陈毅、贺龙元帅等人。李敏想要来,毛主席没有同意,认为他没有下乡,没有资格来。
虽然是生日宴会,其实主题是招待劳模。当时摆了三张桌子,陈毅、贺龙等人都没有坐到主桌上。
按照主席的意思,主桌上坐的是科学家和劳动模范。比如大名鼎鼎的钱学森,还有毛主席特意邀请的四位特殊客人。
这四位特殊宾客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带头人邢燕子、董加耕。大庆铁人王进喜,以及大寨党支部书记陈永贵。
还有几位特殊的客人都坐在了毛主席的旁边。起初氛围有些紧张,这种氛围违背了主席请客的初心。
于是,毛主席直接说道,今天不是过生日,也不是祝寿,而是实行三同。
我在这里用自己的稿费请大家吃饭,这里有工人、农民、解放军,大家在一起不光吃饭,还要谈谈话。毛主席这话一说完,大家都笑了起来。
气氛也缓和了许多。接着,毛主席就挨个和这几位特殊的客人聊了起来。
主席对王进喜说道,铁人王进喜,我知道你和石油工人们一起奋斗,搞出个大庆油田,十分了不起。
王进喜听到主席的夸赞后,十分高兴,也不知道该怎么回话,只能连连点头应和着。
接着,毛主席又对陈永贵笑着说道,你是农业专家。陈永贵听不懂毛主席的湖南话,只是笑着一个劲儿地点头。
周总理见状给他翻译道,主席说你是农业专家。陈永辉一听就慌了,立刻摇头道,不不不,我不是农业专家。
毛主席又接着夸他,大寨搞得好,说着说着菜就上来了,是分餐制。
第一盘先端给了毛主席,毛主席又让给了董加耕。董加耕又礼貌地让了回来,毛主席不好再推脱,说了句谢谢。
接着,主席就直接和董加耕聊了起来,问他,你是哪里人?董加耕说是江苏盐城。
主席又说你是盐城人,知道盐城有两乔吗?董加耕没有听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不知道如何作答,只是盯着毛主席,没有说话。
主席见状解释道,两乔他们很会写文章。这下子董加耕听明白了,我知道他们,他们是我的同乡胡乔木、乔冠华。
毛主席也含笑着点头。接着毛主席又问,董加耕和邢燕子在乡里能不能看到参考消息。
董加耕说,一个公社,只有一份参考消息,偶尔能看到,就是字体有点小。
主席对总理说,可以多印一些,字体大一些。
期间,毛主席侃侃而谈,想到什么说什么,周围人神情严肃,认真地在听主席的教诲。
在宴席的最后,毛主席话音一转,十分严肃的说道,有了成绩很不错,但是不要翘尾巴,有些人就不好,尾巴翘的太高了,要夹着尾巴做人。
董加耕和王进喜等人知道毛主席这是在告诉他们,不要骄傲自满,纷纷点头并说道,记住主席的教导,永不骄傲自满。
毛主席说完话后,周总理就开始挨个敬酒,气氛再次活跃了起来。
这次宴席持续了两个小时左右,在散席前,毛主席还给众人一人分了一个苹果,并一一握手告别。
毛主席一生很少请客,生日的时候请客,更是极为少见。据记载,毛主席一生只有两次生日的时候请过客,一次是在延安时期,一次就是这一次。
据陈永贵回忆,当时宴席上他吃了12道菜,除了一盘盐水虾,基本都是黄瓜、苦瓜、青辣椒等蔬菜,都知道毛主席喜欢吃苦瓜和辣椒。
按照主席的说法,如果不能吃苦、吃辣,又怎么能干好革命呢?
所以,毛主席对这两道菜情有独钟。到了60年代末,毛主席的生日也成为了全国人民家喻户晓的日子。
每逢12月26日,老百姓们就自发的组织各种庆祝活动,不少人都自发地将礼品送到中南海,祝贺主席的生日。
当时送的礼品很多,也很杂,有工业品,还有农产品。要说服送礼的百姓,将礼品拿回去很难。
有的人都是直接将礼品放下就走了。毛主席也没有办法,只能让工作人员将这些东西保存了下来。
像水果这些不能保存的东西,就分给值班的同志。1973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的80岁华诞,当时中国和许多国家都建立了友好关系。
毛主席在全世界都有很高的声望。这一天,不仅国内的百姓在为毛主席贺寿,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领袖都为毛主席发去了贺电。
1975年12月26日,这是毛主席一生中最后一个生日。当天,毛主席的胃口出奇的好。
中午的时候喝了许多胖头鱼汤,晚上还邀请了工作人员一同吃饭,吃完过后,毛主席同意了工作人员放烟花。
当时毛主席身体不好,半躺在椅子上,透过玻璃向外望去,院子里绽放着都是工作人员特意为他燃放的烟花。
烟花绽放的时候,整个院子都被照的五彩斑斓,光芒印在了主席的脸上,透露出了一片安静和慈祥。
正所谓平平淡淡才是真,最开始的平淡朴素,不允许人们为他贺寿,到晚年和蔼可亲,默默接受外界的祝福。
主席态度有了很多的改变,这不仅是毛主席对于过寿的态度,更是毛主席对于人生的态度。
从主席过寿来看,都是他在用自己的稿费请客,严格地说,他是在和工农商学兵一起联欢罢了。
艰苦朴素,大公无私,严于律己,一心为民,这是毛主席最好的人生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