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在书中说“我不是教语文的,说我是语文老师是不确切的,准确的说,我是用语文进行教育教学的老师。”
叶圣陶在《教师的修养》一文中说“教师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如果一位数学老师不仅教学生数学,还能给学生以良好的思想影响和性情的感染……”
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要当好“经师”更要做好“人师”。这样的教育才不会偏颇。在教学中将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做人之道传递给学生,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这样才会将教育做宽。
在教育中我虽做的还不够,但尽量尝试。如在讲到具有某种闪光点的具体人物、典型事例等,会引导学生通过结合现实生活谈感受说启示等。
记得有一次,期末考试刚结束,老师们在批卷,我们班家委会主任在看班。我们班崔承浩同学因和同学拌了嘴,跑了。家委会主任慌了。她领着班里同学到处找,终于在冬青空找到了。
我匆忙回教室“他们都欺负我,闻到脚臭味,都说是我。”我刚回来他就激动的跟我哭诉,身上直发抖,足以看出他生气的程度。原来同学们在看书时闻到一股脚臭味,一时兴起纷纷小声猜测是谁的。崔承浩后面的女生说闻着像崔这发出的,他同桌也应和,左面一排有两个同学也跟着小声嘀咕,崔承浩一看这样,情绪上就受不了了,大声驳斥着跑了出去,就发生了上一幕……
了解了事情的原委,我先让那几位传话的同学自己想想这件事他们错在哪?都能意识到不确定的事情不能乱传。就崔承浩这里有点棘手,他很激动,同学的道歉对他影响不太大。我问他:“在这件事上这几位同学做的过分了,我批评了他们,他们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对于他们的道歉你不想接受?这样的事让你觉得受了很大的委屈是吗?”“对,我受不了,这是对我的侮辱。再侮辱我我就去跳楼。”他抽噎着说出的话让我吃惊。想一想他这样想应该与家庭教育有关。他妈妈经常跟我诉苦,自己对孩子的管理权受到了来自他爸爸和爷爷的限制。每次她批评教育孩子,他们都护短,以至于到现在她训孩子厉害了,孩子就会跟爸爸说:“爸重新给我找个妈吧,这个不好。”他爸爸竟然经常应和。寒假时他不写作业就被爸爸带回老家,他妈妈找我去跟孩子爸爸协调,为了他我也做了一些工作,最后以我每天视频检查作业将事解决。想到他的这种家庭教育背景,我知道,这事急不得,我把孩子带到走廊(这里没人有利于聊天),跟他聊了好久生命的话题,他渐渐平复了。中午吃完饭,他在学校午休。我们班正在共读《上下五千年》,崔承浩最喜欢读书,我借机和他们几个在学校午休的聊书上的人物,故意将话题引到那些受很多委屈默默承受最后成功的人物。我悄悄看他的神情有触动,心中暗喜。再后来只要班级共读书时我总会有意无意引到这个话题,慢慢地让崔发表看法,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变了。我敢跟他直接开玩笑了,一次讲到韩信,我问他:“韩信若是当初没有适时弯曲一下,不受那胯下之辱,而是觉得受到侮辱就去跳楼,后面的成功还会有他的份吗?”他笑着摇了摇头,我又问“这次如果感到受了侮辱,还会去跳楼吗?”他大笑“当然不会!”同学们也齐笑。
我知道他变了,不过最令我深受感触的是,快毕业考试时,我病了,好多学生和家长给我发信息或打电话关心。其中一通电话是他妈妈打的“张老师,今天我儿子一回来就说您病了,非让我打电话问问您好点了没,他说您是他遇到的最好的老师……”对我来说是多么高的评价。
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说,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要当好“经师”,更要当好“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