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做市场推广的同志们,2016年已经过半啦,二季度 KPI 完成的怎样啦?
是不是已经做了几波限时红包、返利拉新营销,可新用户的增长依然有限?
一方面看着老板越来越沉重的表情,另一方面还要直面财务拨钱时的黑脸,很多同志大概已经像我一样陷入了对于自己推广计划的深深怀疑和自暴自弃的无尽黑洞。
那推广计划,尤其是返利红包推广,真的是只烧钱无产出的投入吗?
让我们从返利营销推广的原理开始推敲。
返利拉新和红包营销之所以备受喜欢,是因为用户自身通过分享可以得到实打实的补贴,在这样的「返利营销」的强刺激下,理论上,用户的裂变式分享行为将被激发:用户一传二、二传十,十传百,从而实现产品用户数的「指数爆炸」增长。不论是吸引新用户进行注册,还是提高老用戶的活跃度,这两个目标都很吸引 App 进行红包类返利营销。
简单来说,我们根据对于用户的分享、注册激励程度不同,把此类返利推广有三种情形:「我分享我得利」,「我分享你得利」,以及「我分享你我都得利」。而且这三大类还有很多复杂巧妙的玩法,不同 App 在使用时还会根据自己 App 的产品特性、目标用户群体特性等属性进行调整和创新。
玩法一:「我分享我得利」
「我分享我得利」的模式,虽然给了老用户足够的分享激励,但对于看到分享消息的新用户来说,并没有返利激励。更重要的是,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老用户潜在意识中也对这种分享返利有谨慎心理。
设想一下我将分享链接发给了社交圈中的其他朋友,分享那一刻可能我就已经收到了优惠券或红包,但朋友满怀期待的点开却发现是一条没有营养的信息,甚至有可能朋友开始抱怨我的「自私」,「有福自己享」。因此这种方式对于刺激分享和吸引新用户方面的效果都比较受限,也很难吸引到高质量用户,因此目前市面上的此种返利方式的热度也在逐渐散去。
玩法二:「我分享你得利」
「我分享你返利」的玩法成功地让分享者的形象从「自私」变为「无私」,同时这种玩法也让活动的重心从奖励老用户变为了利用用户自分享来激励新用户注册。
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老用户没有得到相应的奖励,他们的分享激励不足,依赖老用户主动性质的自分享很难达到 App 期待的返利分享拉新效果。
玩法三:「我分享大家都得利」
这一种玩法已经成了 App 和用户最喜欢的方式,也是目前市面上最流行的方式。用户会感受到享受折扣和分享的乐趣,而 App 对于由返利带来的活跃用户和新用户喜闻乐见。细细推敲,这种玩法因给用户的激励程度不同,也可以区分出多种玩法。
目前市面上很多 App 的推广活动只限于彼此互相领红包的「共乐」阶段,比如我们最常见到的打车类软件和外卖类软件的红包。以「饿了么」红包为例,用户在完成外卖下单之后,会收到分享可享抵扣的提示,而当用户分享给自己的好友或分享在朋友圈时,自己点开就会收到随机的红包份额,而朋友也会收到自己的红包(每微信账号或每手机号一个红包)。在这种模式下,当我把红包分享出去之后,不论我的朋友们领还是不领,也不论我有多少朋友领了这个红包,都不影响我的收益。
但如果仅仅是这样,给用户的激励还不够强。在这种模式下,老用户只需要分享一次,甚至只分享给一个人,就可以让自己领取红包获取收益,再无传播的激励;新用户自己是随机性的遇到分享链接一次性领取,也没有再次分享的冲动。
如果需要更好的推广效果,需要给新老用户更强的、更有梯级性的激励。目前已有部分 App 尝试这种模式,并产生了不错的效果。
比如 Uber,会为你生成了一个专属的邀请码,在你每次邀请新朋友使用 Uber 时,你们两个人都会获得 30 元的乘车优惠券。邀请越多朋友,你就会获得越多的优惠券。不同于分享后获得「一锤子买卖」的红包,这种梯级式的回报方式因为通过用户分享带来的每一个新的用户都会给用户带来新的收益,新老用户都有赚,会让用户更有动力去把 Uber 分享给自己不同的朋友,以获得更多的抵扣券,传播效率和拉新效率都大大提高。
这样的玩法虽然在提高传播效率、促进用户增长方面有不错的效果,但也面临着不小的困难。
对于 App 开发者而言,如何把「分享者 - 分享受众转化成的新用户」这一组关系匹配上,是一个大的难题。目前采用以上玩法的 App 开发者主要以两种形式统计参与用户和分发优惠券,一种是个人账号信息匹配,另一种则是像 Uber 一样,通过优惠码来匹配。但这两种方式都有不小的问题:
1. 系统开发成本高
无论是账号匹配系统,还是优惠码匹配系统,App 开发者都需要做专门的开发和接口来维护和匹配这庞大的数据系统。尤其是对于中小型的 App 开发者而言,这样的开发量就很「鸡肋」,投入大量人力、时间、服务器资源去开发和维护这么一套庞大的系统,似乎并不划算。
2. 匹配流程长,传播效果大打折扣
以账户为主的匹配系统,需要新用户在回流时就注册登录;而优惠码为匹配元素的匹配方式,则需要用户记住优惠码并去相应的页面数据。这两种方式实际上都为新用户的转化过程增添了流程和障碍。而我们都知道,在用户体验上每多一个步骤,就一定会产生流失用户。那么,当纷繁的领取流程让用户的转化流程变得异常长的时候,返利营销的实际效果,也就需要再打一个问号了。
所以,理论上能引发「爆炸式增长」的梯级返利营销活动,就没有更好的实现办法了吗?
当然不是!
通过 Deferred Deeplink 技术,可以有效实现从 H5 页面到 App 端的匹配。也就是说,通过这个技术,我们就可以知道哪个页面是谁分享出来的,谁又是通过这个页面点击回到 App 的,而不再需要通过账号或者优惠码来做出匹配。从用户角度来讲,不再需要繁琐的注册/输入兑换码的过程,即可直接获取到优惠,转化率和留存率大大提高;而对于 App 开发者而言,也不需要再进行账号匹配系统或者优惠码匹配系统的开发和维护,省了不少的时间、精力、资源来做更重要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