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阅读》
推荐的原因:
为了更好地学习阅读方法,我买了一系列的书,其中《深阅读》是一本阅读起来非常轻松的册子,封面有一句话特别吸引人:在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
内容并不多,1个小时左右便可以读完。当时阅读的时候有这样的感受,当以后再讲一些阅读意义和方法的时候,这本书可以时常拿来翻翻。今天就把我从这本书里看到的对自己有感触的内容同大家分享一下
这本书的作者是:斋藤孝(日),1960年出生于日本静冈县。毕业于东京大学法学部,并在该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修完博士课程,现为明治大学文学部教授。专业为教育学、身体论、交流论。主要著作有《学会学习》《提问力》《规划力》等。
内容简介:在当今这样快节奏的时代,读书稍显老套,但我们确实无法忍受没有书的人生。读书到底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乍看简单,实则难以回答。本书作者认为人类的思想早已达到极其深澈的程度,犹如地层深处流淌着的清流,唯有通过读书掌握了“深潜能力”,才能找到地底珍贵的宝藏。
本书主要从根本上阐述“读书”的意义,更有作者力荐的创新性读书方法。透过本书的字里行间,我们细细感受作者阐述“读书”的力量,找回生而为人最宝贵的财富。希望本书能带给我们更好的阅读体验。
一、这个时代读书有什么意义?
我们能够看到越优秀的人越会读书,非常多的企业家均读过大量的书籍。企业家每天都要承受超出常人想象的巨大压力,之所以不断读书为的也是承担对社会、对他人的期望和重担。
读书对他们而言,一来,不单独是娱乐,更重要的是能够得到读出的时间,使精神恢复平衡。二来,读书能够帮助企业家磨炼不可缺少的决断力和判断力。
书中的一个小故事也特别震撼,在日本发生了一桩颇为猎奇的杀人案,作案手法极其残忍,凶手看起来并非凶神恶煞,而是一个完全很普通的人。审判员问他:如果回到过去,你最希望回到什么时候?他的回答是,回到学生时代,多读些书。
在临死前的这个回答,其实很有分量。书的力量若能到达年轻人的灵魂,时代的精神面貌是会有所改观的。
读书是推动我们的无形力量,弥补精神上的荒芜,借助他人的伟大视角,帮我们拓宽看待世界的视角。
二、与书的相遇
1、顺腾摸瓜寻找下一本书?
多年前,在自己还不知道如何选书的时候,也会向爱书之人请教,请对方帮推荐一本书。对方说我没有办法给你推荐书,因为我不知道你的兴趣爱好,我阅读的内容也可能不适合你。当时觉得不解,然后开始从畅销书排行榜去搜寻,从而开始了阅读之旅,有一天在一本书看到,当你开始阅读之后,你根本无需考虑要选什么书,每本书里几乎都会隐藏着其他书单,只要有兴趣,顺腾摸瓜地寻找下一本书就好。
从此后,果真如此,但当时那句话对自己触动特别大。
现在阅读会更方便,身边同频人的阅读,各种读书会的推荐,网上便利的搜索。我们买书的时候,经常能看到“经常一起购买的商品“”,“购买此商品的顾客同时也购买等”等的相关介绍,光是浏览这些书目,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拓宽自己的兴趣。
读的书越多,应该读的书也会随之呈现等比级数的增长。这些书之间相互关联就像蜘蛛织网一样,形成一个结实而又庞大的知识网。加深修养自不必说,读书本身就会成为一种莫大的享受。
2、为何要阅读传记?
天才的人生能够提供很多启迪,让我们感受到成功者和天才们所拥有的闪光点,借此激发积极性或者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很多人拥有出众的才能,生前却未能得到应有的评价。在尊敬之余,更多的是能激发自己内心的共鸣感,这种情感能成为自己的心灵支柱。
只要被称为天才或成功者的人物传记,应该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那些励志奋斗并最终获得成功的人物,一般都有自传、评论或语录,关键在于阅读时要寻找那些能为己所用的内容,然后拿来当做自己的榜样。读书不仅能让我们从他们身上的得到能量,还像吸水一样,吸走我们精神上的负面能量。
同时寻找共同点,就能使自己的视角变得更灵活。
3、如何与书邂逅
书籍越来越多,我们挑选起来可能比较费力。有时候在购买书的时候会看书评,单看对方写下的文字,就知道对方大概读过多少书,知识是否渊博,从而判断其评价是否可供参考,因此通常行家推荐的书很少令人失望。由于自己接触的局限性,可能很多新鲜有趣的书,自己平时并不会去读。这样就可能错失一次美好的相遇。
同时不依赖书评,在书店里闲逛,随手发现有趣的书也是一种乐趣。
4、一生一遇阅读
如果偶尔遇见某人表示某种书很有趣,或者偶尔看见圈子或者其他地方介绍好书,请将其视为一种缘分,记在心里,把书找来阅读吧。这就是一生一遇阅读,很多时候它都能带来值得回味的邂逅。
与书的相遇,相信缘分也没坏处。遇到书中喜欢的内容也可以划线标注出重要语句,写下各种注释,将内容铭记于心,这样就会把书当做自己的财产,永远放在书架里,而不会转手他人。
三、读书要读经典
必要的思想或许早在3000年前就已穷尽,我们现在只是给旧茶添加新火罢了。
既然要读书,应该选择文化修养更深厚的伟大人物的书。我们能够接触一流人物的机会少之又少,但是一流人物的书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阅读,优质的书才有意义。避开古典佳作,一味阅读肤浅的书,就如同害怕成为职业选手,只能永远满足当业余选手一样。
现在出书变得越来越容易,而在历史上,因为书籍的印刷、传播等各种局限性,只有最一流的内容才可以流传至今,因此含金量最高。
水准越高的书越要求读者具有高度的主动性,你找乐子打发时间之类的态度是不可能读下去的。
如果觉得读不懂,可以从解读书籍入手。先从针对其价值或当代有意义的解读书籍开始阅读。
四、读书的习惯
1、建议“自问自思”
拥有再优秀的头脑没有问题也无济于事。
喜欢答案的人很痛苦,因为他的世界不断崩塌,喜欢问题的人很欢乐,因为手中的慧剑越来越锋利,当答案稀缺的时候谁有答案谁就是精英。当问题稀缺的时候,谁问题好谁就牛。在阅读的时候,你是否能提出一个好问题?问题提得好了,寻找答案更有针对性。看作者的回答,是否能够能给你启发。
当不断发现问题时,然后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就会不断促成自己经验积累。书中塞满了各类人物的经验,读书的一大好处就能在于能把别人的经验作为自己的经验。
2、“一天一本”——最简单的读书方法
当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能够一天读一本甚至更多的时候,心中也是充满疑惑的。读书也并不是读得越快就越好,要根据不同的书来改变阅读的速度。
可以对照这张图,看看自己属于哪个阅读阶段,有一个规律是读得越多,速度就会不断变快。
在读书的时候,新的知识要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有些有价值的书往往越难读。当这本书想读还遇到有不明白的部分,完全可以跳过去读些理解的部分,回头再看难懂的部分就能大概知道讲的是什么了。
3、“输出”的价值
我们现在也会常听到这样的词汇“输出倒逼输入”,阅读的过程能将书中的一部分内容在脑中沉淀下来,但是找不到机会将其调取出来,那就跟塞在书架里面,从来没有读过,没有区别。阅读所用的时间和脑力就白白浪费了。
有一个好的方法,从一开始就以能用一两分钟讲清楚其内容为前提,然后再开始阅读。
想要输出变得更有效,可以满足两个点:第一,应该用自己感性、体验为主。第二:在说明时尽量引用书的部分内容,这样就能让读后的记忆和印象更容易被唤醒,也就是成为阅读这本书的证据。
多交流、多分享。1000个人眼中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同样一本书,每个人的理解层面都不同,在听到别人评论的时候,我们也能惊讶的发现,哦,原来还可以这样理解啊。这样一来能够按照对方的观点重新再读一遍,也可以尝试提出反对的意见,当别人的光芒照亮自己的盲点时,强烈的求知欲就会被激发。
五、增强读书力的方法
光是不停读书,过后却不深入思考的话,绝大部分知识都会流失,不会在精神中扎根。——叔本华。
1、师事阅读
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转换阅读,将内容融入自身。在阅读作品时就会明白世界上还有这样的想法,也就是与伟人贤人共享视角。
书中有一个我比较喜欢的阅读叫做“师事”阅读,所谓“师事”就是遵某人为师,随之学习。很多时候可能更是因为尊重其思想和人格,其次才是为了获得知识和信息持续阅读其著作,也可以叫做尊敬阅读。
尊敬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人,无论那个人说什么都暂且接受下来,这样的态度是最正确的,而且应该阅读的书不一定仅限于该对象的作品,曾经对其影响很深的书或者其他推荐的书也值得一读,即便超出自己兴趣范围,绝对不会选择的书也包含在内,这样的挑战会使思维变得更灵活。
如果当面对那些挑战的书,暂时体会不到其中的好处,就意味着自己的读书能力还不够,而并非书不好,如果能够变得清晰,不以自我为中心也是是阅读的一大优点。
2、尝试独立
也没有必要始终追随一个人的脚步,将某一个人过度神化,反而会存在迷失自我的风险。应该过一段时间就寻找另一个人,也就是尝试自立。也可以同时拥有多个“师父”,在书的世界里,同时拥有多位师父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结束语:
当我们的书达到100次200次甚至上千次或者更多的时候,也就是经历过上千次次缘分的相遇的时候,你肯定会觉得不读书的人生是难以想象的。
心中有10本书和100本书的人生注定会是不同的。读书的人生是不断前进的人生,遇见好书后的喜悦会持续激励着我们。读书的人肯定会觉得:读过这本书的现在的人生与没读过这本书以前的人生,确实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