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一个商业银行HR写的一篇爆款文章《寒门难出贵子》,被大多数人认同。我当时看了也很认同。纵观几年来的高考状元,多集中在省会或次省会的名校,他们家教极好,家庭殷实,素质全面,自信乐观等,他们的父母优秀,温暖有爱,家风良好。一个人出身的不同会导致他行为处事和眼见上的天壤之别。那些穷孩子虽然专业知识也不差,但真的很难通过自身的努力再挤入上层社会。话说得看似很有道理,城市和农村的教育,贫富家庭的教育差距已足够把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拉开距离。
然而,寒门真的难出贵子吗?《我是演说家》舞台上那个可爱的刘媛媛给我很深的印象。只上过小学一年级的母亲养育出他们三个研究生。就读于北大的她说:“承认失败多容易啊,比那种日复一日的忍耐和坚持容易多了,我可能连寒门都算不上,我们家穷得连门都没有的。但我就是要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永远心怀梦想,永远相信努力的意义。因为我不是来适应社会的,我是来改变社会的。”
家境不好的孩子,心中有拼搏的狠劲就不会自我斩断人生所有的可能。
最近读完的《终身成长》书中说到:固定性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人的才能是一成不变。这让人们时刻想证明自己的智力、个性和特征。他们会把发生的事当做衡量能力和价值的直接标尺。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养。虽然人地先天才能、资质、性格各不相同,但都可以通过努力和经历来改变。
从北大研究生刘媛媛的事例中,我看到了家庭教育及个人拥有成长性思维模式的重要性。同时,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我也深切体会到。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拥有良好的家风及家教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们是孩子教育的引导者。
我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爸爸妈妈都是农民,没什么文化,从小家庭一直是处于争争吵吵中度过的。后面,我看了非暴力沟通之书,发现老爸一直都是用暴力沟通方式跟我们交流,受他影响,我也经常用非暴力沟通方式对待家人,好难过。他们思想也比较保守,老爸作为一家之主,固执、甚至自私,只看重眼前利益,对于未来的规划及孩子的家庭教育可以说是空白的。家里有三姐妹,姐姐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而弟弟也是高中辍学去当志愿兵,回来后自己做私活。现在他们的生活过得不是很好,尤其是姐姐,经常为生计及抚养两个孩子而苦恼。而我高中毕业,然后上了大学,现在在一个不错的单位工作,对于他们而言,我的工作生活是他们欣赏羡慕的,但是得不来的。当时的姐姐和弟弟没有继续读书,一方面是家庭经济问题,还有父母也没有怎么管,另外一方面他们也不想读书,我们之间的差距也从那里拉开了。没有继续读书深造,人的思想也由此有很大的区别。
我不说我比他们多优秀,但是纵观这十几年的生活,我高中毕业后北上求学,然后工作、结婚生子,我们之间的生活轨迹也逐渐分离。我现在的家庭和谐,公婆家虽然不是很富有,他们文化知识也不高(公公高中毕业,婆婆没上学),但是他们秉着家庭就是要和谐幸福,他们宽容大度,思想较前沿,家风很好,这个给我很大的影响。
生了孩子之后,我更能真切体会到,养娃容易、育儿难,家庭教育给孩子多大的影响。下班之后,我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更好的育儿和自我成长,而姐姐考虑得是如何更好地生活,不用每天为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而苦恼,对孩子的教育那更没时间去抓,我总觉得他们会继续延续我父母那一辈人的养育方式,想想有点后怕。所以,我能做的是多给他们的孩子买书,让孩子能喜欢上阅读,跟她联系的时候也是劝她要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多抓紧孩子的学校教育。我始终相信读书能改变命运,读书能点亮生活。
然而经常收到她的回复是:孩子会不会读书是他们的造化,会读就继续读,不会读的就早早出去打工赚钱,每个人都一个命,我没有你好命,你们城市里的教育跟我们这里的教育能比吗?我只能呆在这里,我走不出去。我没办法改变。但我也不相信人一辈子就处在这种底层中,我以后肯定会改变的,我还要盖大房子呢!
“嗯,我也相信命运可以改变的。那你要怎么努力?怎么改变呢?你要走出去,不能一直呆在这里,首先你的思想要出去,如果你不走出去,你的思想就一直被局限在这里,要不你要怎么改变你的现状说?”我很激动地回应。然后我会给她建议几个走出去的路,其中包括去工厂打工,或者我帮忙她自己开店等等。
“唉,我能走出去哪里?现在两个孩子大了,一个读小学,一个幼儿园,你姐夫指望不上。公婆(多孙女多孙子)没办法带,爸妈也不可能帮忙带,你说我能做什么呢?你说的这几个建议看起来很好,我再好好考虑吧。”姐姐又抱怨道。
结果一段时间后,又不了了之。每次回家谈话都是如此,弄得后面我都不想说了。
站在她的角度,我很同情理解她。因为原生家庭,因为所受教育的贫乏,因为农村底层思想的落后影响,她所处的局势很艰难。可是真的没办法改变吗?对于努力、对于成功,姐姐一直处于固定型思维模式,她觉得自己努力没用,自己怎么努力也不可以改变现状。最近参加的悦育社读书会《终身成长》书中,我看到了成长型思维与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不同,我们每个人都是两种思维模式的共同体,姐姐其实想改变但是碰到挫折了,需要作出很大的努力,她放弃了,或者说她不知道怎么努力,怎么从固定型思维模式转为成长型思维模式。
想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必须先接受并观察你自己所处的固定型思维模式,然后做好准备,必须走出一直的舒适区,踏出了第一步之后,中间会经历荆棘丛生,即使会失败,那又能怎样呢?多了人生一段丰富经历,最糟糕的还是回到原点。在成长型思维模式下,你做好计划,然后一步步地行动,终会有点变化的。
说实话,受原生家庭的影响,我也经常是处于固定性思维模式,尤其是结婚前几年,来自原生家庭及生活的压力,让我一度找不到方向感与价值感,甚至一直处于消极悲观的状态,我抱怨自己为何处于这样的原生家庭,为何自己不是像好友Y那样的家庭,虽然她家家庭经济不好,但是他们家和谐幸福,她的父母不管怎么辛苦,最后还是把他们四个姐妹都培养到大学毕业,现在个个生活得美好幸福。我曾经抱怨自己的父母不重视家庭,不关心孩子才导致我们姐妹们这样,其实是我一直否定自己,一直把问题归罪于他人及外界。
结婚之后,有了宝宝之后,尤其是这几年看了很多育儿及自我成长的书,我倒是看开了很多,虽然还是会跟自己的父母经常说着说着语言不和,但是从另外一方面,也深刻理解他们,在那样的环境背景下,他们能怎么样呢?物质和精神哪一个先,他们的选择只能先选择物质,而且他们的父辈应该也是如此。一代又一代的延续教育,相同的生活模式,相同的思维模式,唯有哪一代人,哪一个人先跳出这个模式,才有可能改变。
所以,我现在很重视女儿的家庭教育,这两年来,我看了很多书,也听书,听樊登读书会,樊登老师的《反脆弱》《活法》《幸福的方法》《心流》《正念的奇迹》,还有亲子教育方面的《正面管教》《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父母的语言》《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等书给我很大的帮助。不想让孩子重蹈覆辙我父母那一代的家庭教育,我不能给予她多大的物质条件,但能给予的是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不断成长去影响她,然后给予她丰富的精神食粮,让她能长成一个自信独立、自主、自律、勇敢、善良、有感恩、喜欢阅读的人。
生活不易,每个人都在这个社会里努力地生活着。每个人的原生家庭没办法选择,没办法改变,唯有能选择的是改变自己,让自己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改变不易,有些想法、观念、认知已在我们的大脑中运行了很多年;改变是痛苦的,我们得和自己的局限、脆弱、恐惧,以及未知作斗争。然而改变也许艰难,但是有人说过不值得吗?也许改变仅仅从阅读一本书开始,接受自己的不足。
我始终相信着读书能改变命运,读书能点亮生活,唯有把书籍里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有可能更好地改变。所以,这两年来,我坚持自我阅读,坚持亲子阅读,虽说读过的书不一定能立刻给你的生活发生改变,但是你的思维、你的气质、你的视野、你的眼界由此打开,在某个瞬间,你自然而然地运用到你的工作中。
最后分享我很喜欢的三毛写的一段话:“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同样地,你读过的书会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它们从来不会欺骗你,它们沉淀在你的灵魂中,你的改变谁都可以感受到。”希望我们一起喜欢读书,读书点亮生活,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