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年初三,也是情人节。爸妈在客厅和来家里喝茶的客人打麻将,我则从老旧书柜里找出大学的《社会心理学》教材翻阅,在社会互动的章节重温了爱情相关的理论——在魔幻的 2020 迅速恋爱又失恋、在 30 岁的所谓「大关」例行被催婚催育的春节,干这事显得再合适不过了,我也借此机会跟自己的记忆、前男友们对了对话,企图找到自己对爱情期冀的蛛丝马迹。
爱情能分成几种呢?社会学家约翰·李将男女之间的爱情分成六种爱情类型(Love Style)——
- 情欲之爱(eros)
- 游戏之爱(ludus)
- 友情之爱(storge)
- 现实之爱(pragama)
- 激情之爱(mania)
- 贡献之爱(agape)
根据他的定义,我发现确实每一个前男友或短暂亲密来往来的男性都可以对号入坐。
大学时期的第一位男友是阔别重逢的小学同学,在近 10 年未见后因为同学聚会重新见面、联系,我才知道他在小学懵懂的时候就很喜欢我,父母也都是老相识,只是因为各自搬家、在相隔很远的城镇念书,过了许久都无法聊络到,于是后来的追求也顺理成章。在还没有微信的年代他通过短信和邮件反复表达爱意和依恋,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在重新见面后很快又各自回到学校,他的想念无法排解,甚至 p 了一张我们站在一起的照片。
而那时的我是个自我意识正在茁壮成长的女青年,上大学使我认识到原来人生的可能性可以无限宽广,我能做的选择有那么多,因此对于这种唯我不可的热切情感有些措手不及。我甚至记得我在他要来找我的前几周陷入异常的焦虑中,仿佛不知如何应对他的出现。然而还没到见面那一天,我就彻底被打败了。他发了一封邮件,大意是已经想象好了未来的样子,在哪里买房,生几个小孩,两家人在哪里一起过年不至于让作为独生女的我难过,当时的焦虑转化为愤怒,什么时候我的人生轮到一个刚在一起不到几周的男人来指点了呢?于是火速分开了。
现在回头看,其实他大可能并不是想要控制我的生活,只是这种 love style 是激情之爱和贡献之爱的集合体了,一方面是对情人有强烈的依恋,另一方面是有无限的贡献热情,两种类型的共通点都是会过度以对方为中心,总为对方所牵动,也把对对方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只是同样也很青涩的我无法合理化他的情感,过度解读了他的行为。
2020 年交往的小 6 岁的男友的情感,大概就间情欲之爱和现实之爱的混合体了。情欲之爱一般常见的表现就是一见钟情,能被对方强烈吸引快速坠入爱河,现实之爱则是会权衡各种利弊条件,选择最适合自己要求的情人。
分析这位男友的表现简直就太典型了。如他所言(如果我们信他的鬼话的话),他对我心动的感觉非常强烈,且如他所言非常特别,是在历任女友身上从未体味过的,他认为我一定是他的那一位。他在交往最初的第一个就说出结婚的计划,又在交往的第三个月就选择回到当时的前女友身边。理由是他和她呆在一起更舒服,听着像是我的洁癖(他喜欢光脚踩地而我对洗头的频率都有要求)、我的爱好(他喜欢二次元和小年轻们喜欢的各种东西而我喜欢运动看书)和我的自主(他的前前女友服从他的一切安排而我……),都令他不很舒适。行。祝福他们白头到老的。
有个别的那么一两位则能放进游戏之爱的坑了,他们并不认真严肃对待爱情,自视是爱情游戏中的高手。比如他们口中能说出「不想谈感情,太累太麻烦」,或者「我不打算建立长期关系」这样坦诚的话,如果能够有这样的心理准备,和这种男生呆在一起的感觉也不错,小心一些各取所需,要是期望长期稳定的亲密关系且对自己的定力没有概念,那还是离他们远一些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