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做饭,就是学会治愈生活的能力

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看看生鸡活鸭、新鲜水灵的瓜菜、彤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让人感到一种生之乐趣。

                                ——汪曾祺《做饭》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种浓浓的生活气息离90后的我们好像越来越远了,偶尔因为某一档综艺、某个美食网栏目,激起做饭欲望,却也往往以不了了之剧终。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们更乐意在网上下一个外卖订单,跟随网上美食热评,一家一家网红店打卡,在朋友圈po照,每一张照片我们都彰显出超级无敌的满足感。

也曾期待,下班后拖着疲惫回家,会有香喷喷的饭菜,一碗浓浓的热汤摆在桌上等待着回家的我们,这种期待或许是因为在潜意识里,我们希望通过食物治愈疲惫不堪的自己。

但是现实往往是矛盾的,我们希望通过食物治愈自己,却总是不耐烦于繁琐的准备过程。

所以我们疲惫反复,我们渴望喧嚣,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去向外寻找吃的,寻找刺激,久而久之,你发现当吃的动作结束后,难受还是会接踵而来,我们并不具备与不如意的生活抗衡的能力。

图片发自简书App

都说吃具有治愈系,这一刻才懂,真正具有治愈能力的应该是那些掌控着美食的人,烹炒煎炸蒸,火候、食材、调味……既简单,又复杂,既有学问,又有情致,仿佛置身不同的场景,也正因为掌握了这些,才真正学会了治愈自己治愈别人的能力,人的悲欢是不互通的,但是食物可以。


做饭虽然繁琐,却也就是这种日常的温馨的小事,才是真正治愈忙碌、疲惫和不如意的良方。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不知身在外地的你们,是不是如我一样,有一道心心念念的想吃的菜,不复杂的做法,却是任何饭店都做不出的味道,那是来自家乡的味道,而这种味道必须是那个懂的人才能做出来的味道。这大概就是做饭的魅力所有,ta永远不会因为饭店的增加而被遗忘。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心心念念的那道菜【蔬菜芋头汤】,小时候爸妈不在家,没有其他菜式的时候,姐姐总是爱做这一道芋头汤,做法很简单,选择小芋头煮熟,去皮,再熬成蔬菜汤、放点葱花,拌饭非常好吃。每次只要姐姐做这道芋头汤我总是光盘的那个,浓郁的芋头汁和米饭融为一体的感觉,是任何美味都不能取代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大学毕业后,到了新的城市,离家远了,再想吃一次芋头汤变得越来越不容易,也曾多次尝试在饭店点这蔬菜芋头汤,却总是差了一些味道。

后来索性选择自己做,才知道从芋头的选材,到用高压锅煮熟,在到加水熬汤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把控好,才能成就一锅浓浓的芋头蔬菜汤。而在这个制作的过程中看着食物慢慢的从一个个半成品在自己的手下,变成一种独一无二不能被模仿的味道,这个过程你不仅探索了食物的本质,你知道了它的原味,知道这样的做法为什么会好吃,知道了更多更好吃的搭配……这一系列发现;当你不再只停留在生活中的反面,你会发现生活不再单一,ta是全面而多元的,不要因为生活中一个面而否定生活的意义。

图片发自简书App


如果你愿意给自己一次机会,能用一餐饭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来体悟平常的生活,生活自然过得有滋有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