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效果超出预期
昨天下午,作为特邀嘉宾和讲师,在武汉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武大深圳管理智慧中心),面对60位左右的企业高管,做了2个多小时的分享。分享的主题是《2017年企业的焦虑与出路》。从课堂的反馈来看,效果比较好。课堂上有10几个学员直接加了我的微信,有一个上市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邀请我去他们公司做分享,并准备介绍他们董事长与我洽谈合作事宜。武大深圳管理智慧中心的老师也希望我发一些课程给他,他愿意来安排我到他们那里上课。应该说,这次分享虽然属于公益性质,但效果超出了我的预期。
这里复盘一下这次经历,权做总结报告。
02 准备课件花了12个小时
这次分享主题我是随意选择的。因为我是罗振宇的粉丝,对他2016年12月31日做的跨年演讲,听语音,看文字,看视频,看了几遍,印象深刻的是五只黑天鹅、不确定性。作为企业管理者,看到这么多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带来变化,我自己都有很多焦虑,我想就分享“焦虑”吧,因为自己也需要通过深度分析找到出路。
我先让公司的一个特别会做PPT的90后,按照我的提纲收集资料,做一份初稿给我。3天之后,交给我一看,距离我个人的要求差的太远太远。没有办法,只好弃用,另起炉灶。这个时候离上课时间只有2天时间。因为白天事情比较多,我就计划利用两个晚上花十个小时来重新做课件了。
重新阅读大量的资料,寻找典型案例,剪辑图片,收集视频,试讲计时,总共下来,初步统计花的时间估计超过12个小时。我不知道大师们做新课件是怎么做的,这个时间是不是太长了?
03 现场讲课2小时
这次课程破冰比较好,先找3个学员分享他的2个焦虑。一是学员发言比较踊跃,纷纷举手。他们发言之后,我就找到了切入课件的路径了;二是焦虑这个主题有话题感,大家愿意表达,容易切中公司存在问题的要害;三是他们的发言让我马上找到了自信,我接下来的表达更从容淡定。
下半节1个小时分享前播放了一个视频比较有趣,让课堂气氛更加轻松了,我的表现更加自如。课程结束前的学员心得收获分享,做得很一般,没有什么高潮。
04 几点感受
第一,学员们对于现在互联网上的新趋势了解不多。斜杠青年、在行、得到、行动派等等这些新的词汇、新的平台、新的知识,都不清楚。这是不是未来的机会呢?
第二,充分准备,才有足够自信。这次课件准备花了那么多时间,每一个数字,每一个故事我的能够脱稿来讲,充分的准备是这次分享超出预期的主要原因。分享过程中我特意把语速放缓一点,这样我可以表达更清晰一些,学员听着也不累。
第三,放低姿态,管理预期。我一开始就告诉学员,我不是专业的授课老师,没有很多技巧,这次过来,主要是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来分享,都是个人的看法,讲得不对随时可以讨论。这样大家期望不会太高。
第四,增加趣味性。这次课程上大家有4-5次集体笑声(其中三次是视频带来的),虽然不是爆笑,但整个效果看起来还是比较生动、有趣。看来今后在趣味性上还要多下功夫。
希望今后还有更多的机会分享,让我能够在这个新的输出模式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