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应该被忘记

图片来自网络

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的导演、制片人方励老师不仅是电影制片人(代表作《后会无期》《万物生长》),同时也是历史与海洋文化的倡导者。

2014年,方励老师率组在东极岛拍摄《后会无期》时,从岛上的渔民口中第一次得知当年里斯本丸号的惨剧:一艘塞满英国战俘的日军运输船遭到袭击,船上八百多名战俘命丧海底。一向精通海洋探测技术的方励老师,萌生了寻找沉船位置的念头。

他自掏腰包,在《星期日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和《卫报》上刊登整版寻人启事,整整长达两个月。让人惊喜万分的是,陆续有380多名亲历者的后代和方励联系,更难得的是一位名叫威廉·班尼菲尔德的幸存者定居加拿大,他和另一位幸存者——丹尼斯·莫利,是里斯本丸号沉没事件的亲历者。

为了客观地还原历史,方励老师不仅走访了战俘幸存者及其亲人,并赶赴美国,采访了当年发射鱼雷的美军后代,到日本花钱雇佣私家侦探,追问里斯本丸号船长的一对子女。当然,最让人感动的是那些奋不顾身搭救战俘的东极岛渔民,其中一位名叫林阿根的老人仍然健在,94岁的林阿根老人清晰地记得当年乘着舢板救人的路线。

2021年在筹备纪录片过程中,方励老师通过查阅中、英、日三国的档案资料、走访幸存者后代及东极岛渔民,结合两国幸存者后代的口述、水下考古发现和新解密的档案,逐渐还原了这段被尘封80年的历史。

里斯本丸号是一艘日本货船,二战期间被日军征用运送战俘。1942年,日军将1816名英国战俘装进里斯本丸号货船,从香港运往日本,对装载战俘的货船及战俘身份均未作任何标识,里斯本丸号货船途经浙江舟山东极岛海域时,被美军潜艇误击沉没,日军弃船并封锁舱门,导致近千名战俘溺水身亡,其余数百人跳海逃生。

东极岛渔民发现海上漂浮的幸存者后,不顾日军威胁,驾小船救起384名英国战俘,并提供食物、衣物和藏身之地。第二天,日军登岛搜捕,渔民被迫交出部分战俘,但仍暗中帮助了3人,将他们隐藏在山洞,之后通过中国抗日武装组织辗转将他们送至重庆,最终回国。

东极岛渔民在极端危险中勇敢营救,甚至冒险对抗日军,展现了超越国界的人性力量,这段历史因冷战时期的政治环境长期被忽视,直至21世纪初才被重新挖掘。

方励导演通过跨国档案研究与实地考察揭开了这段历史,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通过多国合作,首次完整呈现了事件全貌,并促成中英两国战俘后代与东极岛渔民家属的纪念活动,现建于东极岛的“里斯本丸沉没事件纪念馆”,成为了二战国际合作与人道主义的重要见证。

感谢方励导演用纪录现实,还原历史的拍摄方式,执着地跟踪二战时期这段鲜为人知却又意义重大的秘事,以客观、全面的视角,重新厘清其中的复杂关系。

不难看出,在惨绝人寰的里斯本丸号沉没事件中,英军是受害者,日军是施害者,美军是误杀者,而中国渔民是搭救者和见证者。

方励老师耗时八年,散尽家财制作完成了这部纪录片。正如方励老师说的:“《里斯本丸沉没》的价值不只是一部电影,它在历史上填补了一个空白,历史永远留下来了。”

感谢方励老师,抢救了这段几乎被彻底埋葬、遗忘的历史。

                                                                                              2025-3-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