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睡后收入、躺着赚钱、被动收入、财务自由……”等字眼频繁出现,尤其是疫情肆虐下疲软不堪的经济大环境下,让众多涉世未深的年轻人、陷入焦虑的中年人,对这类名词有了更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各大营销号也开始贩卖大众焦虑,“睡后收入”标题党夺人眼球、字字扎心,点击量激增。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啦,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的”周某的这句“名言”驰名网络,与“睡后收入”不谋而合。“ 出狱即巅峰”上热搜、成网红,集体无意识狂欢的解读, “脚踏实地,努力工作”仿佛贬入尘埃,似乎 “平步青云,躺着赚钱”的逻辑正确。
1 被消费的巴菲特和马云
股神巴菲特、阿里巴巴马云等商业领袖被互联网频繁消费,引用他们的事迹、名言,导向的却不是学习他们如何坚毅、努力和卓越,而是断章取义完成营销者的逻辑自洽。
曾看到某营销品牌引导大众加入其组织时,他们引用——巴菲特曾说过“如果你没有找到一个当你睡觉时还在挣钱的方法, 你将一直工作到死!”揽你入会。
当你受到身边亲朋好友抵触时,他们说服你——马爸爸曾经说过“所有的机会都在反对声中诞生……”
诸如以上,耳熟能详,不一而举。名人金句,神仙打架。
巴菲特他老人家是否真说过这句话,我百度了半天,也没查出出处,也没查出他老人家在何种语境下说的这句话。我相信他老人家就算说过,意思也是人不仅要脚踏实地的工作还要有理想的工作。毕竟,巴菲特这么有钱,还这么老了,人家也一直在工作,而且比我们大部分人勤奋得多。
至于,马爸爸说过的金句,句句都适用于任何一个组织,不论是邪教、还是正规企业、或营销组织、微商等。因为马云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传奇的一生,他会不会工作到死我不知道,但是至今为止他从未停过。
当然被消费的远不止巴菲特和马云,耳熟能详的商业领袖、成功学、心理学,被各种消费,完成其营销产品或者模式的逻辑自洽。
2 能工作到死是值得庆幸的事
“你将一直工作到死!”乍一听这句话让大部分人瑟瑟发抖,可是逻辑我们还是得捋一捋:
一直工作≠会死
死了≠因为一直工作
比起当心“一直工作到死”,你更应该当心的是——也许40岁不到就会失业,将没有工作需要你。
你一辈子能有工作,你老了还有体面工作,有单位用,那绝对代表实力!举目看看五、六十岁还能留在职场上的前辈们,他们不值得羡慕和尊重吗?他们都还热爱工作,并为自己、家人、企业及社会创造价值的底气,那种倚老卖老的状态,不香吗?我不知道工作到死、或者说一辈子工作有什么值得唾弃和害怕的。
年纪轻轻该当心的应该是没有工作给你做,居然当心工作一辈子,你也得有一辈子工作的实力才行吧。老一辈追求“铁饭碗”被批没追求,没想到天道好轮回“不要一辈子工作、睡后收入、躺着赚钱”变成了新时代新追求。
干得漂亮,活回去了!
3 80%大众焦虑为“睡后收入”买单
“当你的工作行为一旦终止,你的收入会不会归零?”这种反问能让焦虑的大多数人吓得虎躯一震,营销者贩卖的焦虑混淆着大众的视听,所以,我们区分下列不等式的认知:
停止工作≠收入清零
一辈子工作≠猝死、奔波、劳碌
睡后收入≠不工作
直白一点说,真正有“睡后收入”都是那不足20%少数派,他们拥有的资本包括土地或房产(收房租)、现金(赚利息)、知识产权(版权费)……
剩下80%的大众,你可能也有房,但能出租的不多;你可能也有钱,但最多买个货币基金(门槛低);你可能也有知识,偶尔金句频发,朋友圈似乎点赞不少,但愿意给你买单的人没多少。
说实话,没有人不渴望实现“睡后收入”,所以,微商、各种发展下线的直销、直播带货、短视频配音、线上培训、理财课程等都在鼓吹跟他们飞、带你实现“睡后收入”,各种副业也贩卖着大众的焦虑,拿巴菲特、马云等20%的商业精英的金句和事迹,混淆着80%的普通人的视听。
你懂得了股神或者马云的话,但是你未必能成为股神或者马云,对于80%的普通人、特别是人至中年的平平无奇的大部分人,“睡后收入”的盛行只能代表大众焦虑的缩影,绝不是救命稻草。
最起码,我们得知道什么是“睡后收入”?
4 什么才是睡后收入
什么样的收入会成为睡后收入?比如你写本刘慈欣《三体》这样的畅销书,写完出版畅销了,然后每个季度,出版社就给你寄这个季度你书的销量账单以及你获得的版税,这笔钱就是睡后收入。
你做一个像《吴晓波频道》一样的线上课,录好了发出去,之后只要有人交钱听你的课,你啥也不干,就有了睡后收入。
你购买了贵州茅台股票,之后只要茅台涨了,就有了睡后收入,当然也可能会亏。
你在深圳这种一线城市,除了自己本身有住宅之外,还购入了其他几处房产,房价蹭蹭蹭往上涨,这就是睡后收入。
所以,睡后收入就是让你的产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归零,剩下的只有收益,你依靠一次付出,之后你不用付出任何成本,收入依然有,才能叫睡后收入。
5 流量变现、一劳永逸是传说
不是会点儿画画、懂写两字,或者像犀利哥、不打工哥、整容姐一样剑走偏锋就能实现流量变现的传说。
这些年自媒体人超高收入,大众耳熟能详的“李子柒、罗振宇、李佳奇……”还有各种穿搭博主、美妆博主、美食博主等等都是属于普通人的传说,激励着大众跃跃欲试。实际上自媒体人很难和睡后收入搭上边。
就算要积累两千多粉丝,也是得挤时间一千字一千字码出来、一个视频一个视频录出来的,带流量绝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多少个没白没黑的日日夜夜,没有收入、没有观众,坚持下来的都是凤毛菱角。通过了流量大关,搞得定流量你还得搞定变现……
自媒体人真心拼的是分享精神、持续更新、互动实力,不信就算让你写2000字试试,大V们基本都有超乎常人的勤奋,抱着“睡后收入”的信念是成不了流量变现的自媒体人的。
再说那些手工、微商、社交电商的,不去推广、不做销售,能有人给你钱?被动收入怎么来?
6 谨防PUA精神控制
然后说说鼓吹“睡后收入”最多的直销或者直购行业,比如X乐家、X极限等,你要么做别人下线,打打气,卖卖货做别人的被动收入;不过,所有上线都会说你是“合伙人”,你是自己做老大,拉人头,下线就是给你打工的,持续有“被动收入,睡后收入”,典型的收割问题,陷入其中的人以为在“收”,实际在被“割”。
所以,“躺着赚钱、睡后收入、持续收入”这些词频繁出现在某个组织或者人群,焦虑中的你就要当心了。你有可能接近了PUA精神控制范围,PUA精神控制法是只要你听到一些有的没的“专业术语”、心理学词汇,一些“托儿”有事没事鼓掌叫好,汇报战果,展示成功案例,那么你很可能是新手入坑的傻白甜。更重要的,群内的PUA氛围才是关键,反常规的“正能量、吹捧、赞美”,一团和气似前赴后继,不过是一场群体走火入魔。
7 兼容并蓄开源节流
趁着年轻努力工作,开源节流,工钱理财(少报课,等有个50万、100万,找个顾问,没有的话自己业余稍微学点,8%-15%的收益不错了),比做微商,给别人做下线,不香吗?
年纪轻轻努力工作之余,找个兼职,搞个自媒体,做个下线,做个微商,补贴一下家用,那这是可以的,别被营销鼓吹的“睡后收入”带进去,把正经工作给辞了就行。
最后,多看点书,补补脑,补补基础的财商知识,比起等别人拉你做下线收割你,不如先搞好自己的财务,然后做个兼职副业,有专业才能的利用互联网多分享自己的才能。有积累、有余力再想想怎么开发个赚钱系统让别人替你打工。
写在最后
所有的“睡后收入”除了祖上留余庆的财产和家产,就是自己长时间的搭建酝酿,是一种积累之后的爆发,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会合理消费、开源节流、规划资产,增长知识、输出变现才是“睡后收入”的关键所在。
实现真正的时间自由与财富自由是你本身的自律精神与你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
年纪轻轻,脑子别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