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时常光顾楼下的一家杭州小笼包铺子,今天早上去给姑娘买小笼包时我拿的是现金,在等待老板娘给我找零钱的间隙时我问她出早餐得几点起来干活?她说三点。我听了以后忍不住在心里感叹着各行各业的不容易。这个包子铺的老板娘很年轻,看长相也就三十几岁,出于好奇心我随即又问了一嘴她孩子多大了?
她说13了。
我重复了一下孩子的年龄,接着以不确定的口吻说;“那得上几年级了?”
她说上六年级,随后她又加了一句:“在六小。”
我点点头,拿着包子就走了。
六小,应该是佳木斯很多孩子的家长心中最神圣的小学,神圣到仿佛把孩子送到那里上学就算是赢在了起点呵呵。
而做为一个高中生的妈妈,我也算是过来人了;小学的好坏包括中学的优劣都不能决定高中的走向和高考的结果,只有目光短浅的人才会错把起点当成决定胜负的关键。但凡看过田径比赛的人都知道,人生的起点相当于运动场上的起跑,如果是百米速跑,起跑快必然占优势。但是人生从来不是百米速跑,它是一场马拉松。那么孩子所就读的小学就相当于田径比赛上各个运动员所处的赛道,当枪声发出时,起跑最快的那个人只能证明他反应好,可以暂时领先别人几步而已。但是别忘记所有的好速度都是在变道时爆发出来的,如同弯道超车,而最终的输赢取决于后程的耐力和体力。
孩子的小学在哪里读根本不重要,尤其是普通家庭犯不着劳民伤财的把孩子送到贵族的小学去。小学的知识就像刚会走的孩子在用学步车走路一样,而小学的老师就是这辆学步车。中学的老师犹如自行车,可以带孩子在知识的路上初尝竞技的滋味。高中老师仿佛一辆轮椅,而且是手摇式的;在知识和前途的这条路上,能否前行与后退需要的是坐在轮椅上的那个人去自主选择,和轮椅无关。
学校和老师其实都是孩子在未来的路上前行的辅助工具,孩子能走多远、走多快、走多好,最后靠的是他自己。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孩子小学和中学都成绩优异,可是到了高中却滑入低谷,甚至高三的孩子想辍学,还有大学的孩子肄业的……
起点高不过是众多家长想要给孩子搭建的一个空中楼阁而已,以为可以借此给他们摘到星星和月亮。却不知如果没有摘星辰的志气,即使坐在飞机上也不过是穿梭在云层罢了。若论到起点高,北京(坐地户)的孩子哪个不是天选之人,可是他们却没有全部考上清华北大,不还是那些起点比他们低很多的人弯道超车赶上来了吗!
起点之高低不过就是先快了那几步而已,人生之路要看后程,不是跑几步就结束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