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
作者: (加拿大)克里斯多福·孟
领读者:博庚
#第三章 幻灭(一)#
@作者说——
幻灭这个词,往往给人负面的印象,让人联想到愤怒、绝望甚至背叛等感觉。事实上,这个词的意思是——不再被错觉所迷惑。
人类是尊重并渴求真相的。如果无法赶走错觉,就看不到真相,那我们就像是被禁锢的囚徒,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平静与满足。亲密关系能够驱散我们对爱的错觉。
幻灭是灵魂给我的礼物,让我能从“向外寻求快乐”的错误思想中跳脱出来。
#偏差行为#
珍·尼尔森博士在她的书《正面教育》中说,当小孩的归属感和确认自己重要性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他/她就会觉得沮丧。每个孩子感到沮丧的程度不同,但都会导致他们做出某种偏差行为。
尼尔森说行为不端的孩子并不是坏孩子,只不过是沮丧的孩子。她指出了四种主要的偏差行为:
——引起注意(看看我!看看我!)
——权力斗争(我不想做,你不能逼我!)
——报复心理(你伤害了我多少我也要伤害你多少。)
——自我放逐(努力有什么用呢?反正我一点也不重要。)当你因为欲求不满而愤恨时,你会重新感受小时候的你在同样情况下所感受到的沮丧。
偏差行为的目的往往是要控制伴侣,并借此避免梦想幻灭。
大人其实也只是幼稚的小孩。”但只要我们仍被错觉所迷惑,我们就会用大人的逻辑和理论来为自己的行为自圆其说——当然是在我们有勇气去检视自身行为的前提之下!
#权力斗争#
伴侣的一些小怪癖,你以前觉得很可爱,现在却显得很恼人,而且常常成为争吵的主因。
我们常常以为,权力斗争的方式不外乎大吵大闹、互砸东西或拳脚相向。但事实上,权力斗争可以有许多不同的面貌,包括冷战、避不见面、冷嘲热讽或单单是互给白眼。
权力斗争还有无数种形式,而不管哪一种形式,对亲密关系的危害都是一样的,但也都蕴含着让人发现真爱的可能性。
吵架只是为了不去面对幻想背后的事实。
#胡萝卜、西瓜与痛苦#
尽管不愉快的经验是不可避免的,人类仍会挣扎着去闪躲或拖延。
和伴侣展开权力斗争,就是为了避免或拖延自己心中浮现的不愉快。
孩童的两大需求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若是这两大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我们会很痛苦,甚至严重到心碎的程度。
为了把自己从伤痛中拯救出来,我们必须远离造成痛苦的人或事。
痛苦并不会消失,如果我们不好好处理,痛苦永远也不会消失。
想要疗伤的企图却往往导致激烈争执或变成亲密关系危机的导因。
和伴侣吵架只是为了不去感受旧痛。
我们宁愿争吵也不愿面对伤口,是因为生气比承受心碎要简单得多。不要忘了伤痛的背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沮丧。
用较成熟、理性的态度来处理权力斗争,不只能让你面对过去的伤痛,也能让你不再受其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也就是自我局限的信念。
@读后说——
人类行为的产生,背后往往有深层次的内在无法觉察的动机。亲密关系是让我们觉察内在动机或需求的一种方式。一个人,在孩童时代的需求没有被满足,比如爱和归属感,成人后,在亲密关系中依旧会以类似的方式展现孩童时代的需求,索取意味着未被满足,亲密关系是自我满足自我修复的之旅。幻想破灭,看见内里,看见自己,看见平静和满足。
爱情总令人盲目,婚姻让人现实。面对生活,没了遮掩,琐事惹人烦。吵架(权利斗争)的背后是为满足的需求,这是磨合的开始,也是进化与转变的开始。
孩童时期的经历将影响终生,如果不能从原生家庭的经历走出来,这种影响将影响一生。亲密关系,亲密爱人,亲近人的面前,我们无法掩饰,痛苦与真实并存,看见过去,看见自己,接纳,真实,成熟,爱自己,爱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