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的外公住在乡下,是一套老式的砖瓦房。房子有些老旧,但在他的打理下,显得很干净。他在家里养了一些鸡和鸭,又在门前的地里种了许多蔬菜,过着自足的田园生活。
老爷子已经八十多了,按理说,到了这个年纪,他早该在家享福了。实际上,儿女们也多次劝他过来一起住,但他不乐意。他嘴里说想趁现在还能动的时候,多活动活动筋骨,事实是,他多年来所养成的劳动习惯已经很难改掉了。
他的确喜欢劳动。逢年过节,我们常去看望他,总是见到他忙碌的身影。我们有时见他在地里拔草松土,有时则见他去了集市采购家用。有几次,见他从外边回来的时候,肩上还背着一筐猪草。他的背佝偻的有些严重,我见了后,有点担心他背上的东西把他压塌,跑过去帮忙。他却说:“没事,这点活还难不倒我咧!”
老人家不太爱说话。我们去了,他还有些拘束,仿佛我们才是这屋子的主人,他反而成了客人。我们聊天的时候,他就在旁边静静听着,也不说话。但他待客礼数很周到,他不时地给我们递烟,吃饭时又劝我们喝酒,只是他自己既不抽烟也不喝酒。
那时他留给我的印象不太深刻。在我心中,他俨然就是教科书上所描写的农民——勤劳朴实又总是沉默。这印象,直到去年,才有所改变。
去年,因为修路的原因,岳父家的老房子不能再住了,于是他新选了块地建了新房。房子建好以后,按当地习俗,要举办 ‘上梁’庆典。我当时在外地,没有在庆典当天赶回去,便让老妈去了。事后,我打电话给我妈询问情况。她简单说了说当日的场面后,又煞有介事的说道:“你知道今天是谁写的梁柱么,是小童(我爱人)的外公呢!”
我听完很惊讶,早些年,我也曾亲眼见过别人写梁柱,那是用毛笔在一根长圆木上题字,要求吉日当场开写,所以得一气而成,决不能出现半点纰漏。否则,不仅主人会生气,围观的老乡也会笑话。这是个技术活,就是操练多年的乡村书法家,也得谨慎应付,不能有半点马虎。妈妈说,老人家笔走龙蛇,字很漂亮,在场的老乡都纷纷叫好。她说,想不到他那么老了,竟然还身怀绝技。
我也意外,过去我觉得他就是书本里笼统概括的老农民,不曾想到他身上还有令人仰慕的光彩。
当然,我也曾认为勤劳是他追求的墓志铭。但今年春节,我才发现他的精神世界里还有他求。
春节,我们照例到他家给他拜年。这次,他一改往日的沉默,见到我以后,很热情地和我聊起了家常。几句寒暄之后,他突然说起‘上梁’那日的事来,很郑重地问我:“我听人讲,上梁那天用的对联是你撰的?”
我回答是,这是老丈人给我布置的任务。
又见他念道:“依山傍水筑新居观山水一色,利国富民修要道促国民同心。”
这是我按照老丈人的意思撰的楹联,我没想到是,大半年了,他竟背得一字不差。
“写的不错咧,我拿去给乡里做对子的行家看,他都没有对出来咧。”他停顿了片刻,又说:“所以我要拜托你,希望你在我百年之后,帮我撰一副挽联。”
说完,他目光灼灼的望着我,这让我不忍心拒绝,硬着头皮应承了下来。
估计是我的回答令他满意,他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接着又说道:“这老天在看着我们呢,它会保佑那些行善积德的人,老天爷看得起我,给了我这么长的寿年,一定因为我的德行还让它满意啊。”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有些激动,眼里闪着光,宛如一个获了奖的运动员站在奖台上说着致谢的话。
良久,他才开口道:“我没有其他的要求,就希望你能把‘有德’的意思体现在对联里,这样,我这辈子也算有了交待。”说完,他又恢复了往日的沉默,眼睛望向了窗外。
但我内心受到了触动。我分明看到了一个传统农村知识分子的身影,他一生以耕读为业,持家勤俭,用一生守望着他的乡土和精神家园。而现今世界,每天都在发生剧烈的改变,人们都在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但在这个浮躁的时代,总是有人迷失了自我,忘记了初心,最后陷入了万丈深渊。
所以,当我回过头来,看这位守望在原地的老农民,他一生不慌不忙。我不禁疑惑,有些人一生追逐,有些人原地守望,到最后,谁的人生更加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