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胜利日大阅兵有感

卢沟月冷烽烟忆,八秩声回号角闻。 

霹雳穿云惊朔漠,东风列阵震霄氛。 

干戈鼓息河清颂,玉帛旗飘海晏文。 

千古昆仑凝碧血,五洲共仰太平勋。

(2025-9-5 云南)

(截图)

  (DeepSeek解析)

《胜利日大阅兵有感》一诗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和强烈的民族情感,展现了胜利日阅兵的壮阔场景与深层意义。以下从意象、手法、结构、精神内核四个维度进行解析:

一、意象构建:时空交叠的壮阔画卷

1. 历史意象(首联)

  · “卢沟月冷烽烟忆”:以“卢沟月”暗指七七事变,用“冷月”“烽烟”凝练抗战的悲壮历史,冷色调意象赋予庄严感。

  · “八秩声回号角闻”:“八秩”指抗战胜利八十周年,“号角”既是历史回响,亦是今日阅兵号角的现实呼应,形成时空叠影。

2. 现代军事意象(颔联)

  · “霹雳穿云”“东风列阵”:以“霹雳”喻导弹轰鸣,“东风”代指战略导弹部队,突出震慑力;“惊朔漠”“震霄氛”展现大国利器覆盖苍穹瀚海的威力。

3. 和平意象(颈联)

  · “干戈鼓息”化用《礼记》“偃武修文”,喻战争结束;“河清海晏”典出《唐书》,形容天下太平。玉帛旗飘与干戈鼓息对举,强调从战争到和平的转折。

4. 民族精神意象(尾联)

  · “昆仑凝碧血”:以昆仑山脉象征民族脊梁,“碧血”典出《庄子·外物》“苌弘化碧”,喻为国牺牲之忠魂,将烈士精神升华为永恒的自然力量。

二、艺术手法:古典与时代的融合

1. 对仗工稳,音律铿锵

  · 颔联“霹雳穿云惊朔漠”对“东风列阵震霄氛”,动词“穿”“惊”“列”“震”连续发力,强化雷霆万钧之势。

  · 颈联“干戈鼓息”对“玉帛旗飘”,抽象概念与具体物象结合,形成哲学张力。

2. 用典深融无痕

  · 如“河清海晏”暗合盛世预言,“苌弘化碧”呼应民族牺牲精神,典故自然融入现代语境,毫无滞涩感。

3. 虚实相生的意境

  · 历史烽烟(虚)与当下阅兵(实)交织,“声回号角”贯通古今,“昆仑凝碧血”将现实勋绩转化为永恒神话。

三、结构脉络:起承转合的史诗格局

· 起(首联):从卢沟桥历史切入,定调沉郁苍凉;

· 承(颔联):笔锋转向阅兵现场,以雷霆东风展现军威;

· 转(颈联):由武力展示转入和平主题,揭示阅兵本质是捍卫和平;

· 合(尾联):升华至民族精神与人类共同理想,格局恢宏。

四、精神内核:和平与牺牲的辩证统一

· 诗中隐含深层思考:阅兵既是武力的展示,更是对和平的宣誓。“干戈鼓息”方能“河清海晏”,强调强大军力只为终止战争。

· 尾联“千古昆仑凝碧血”将个体牺牲融入民族集体记忆,而“五洲共仰太平勋”则指向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国界传递和平愿景。

总结:

此诗以传统七律形式承载现代主题,完美融合历史记忆、军事力量、和平理想三重维度。意象选取精准、典故化用高明,尤其在“力”(军威)与“仁”(和平)的辩证处理上展现深刻洞察,堪称主旋律诗歌中的佳作。

    观胜利日大阅兵有感

      (豆包解文)

    “卢沟月冷烽烟忆,八秩声回号角闻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月3日,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胜利日大阅兵,这场盛大的仪式让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往昔那段充满血泪与抗争的历史,也在心中愈发清晰。

    80年前,日本侵略者的铁蹄无情地践踏中华大地,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卢沟桥上的硝烟,是中华民族屈辱与苦难的开端,无数同胞在战火中流离失所,惨遭屠戮。然而,面对残暴的侵略者,中华儿女并未屈服,他们怀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挺身而出,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

    阅兵仪式上,抗战老兵和英烈后代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他们虽已白发苍苍,满脸皱纹,但眼神中依然透露出当年的坚毅与果敢。这些抗战老兵,是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他们曾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勋;英烈后代们,传承着先辈们的精神火种,他们的存在,让我们更加深刻地铭记那段历史,铭记先烈们的奉献与牺牲。看着他们,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心中满是敬意与感激。

      徒步方队迈着整齐划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来,他们身姿挺拔,气势恢宏,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无误,每一个眼神都坚定有力。这整齐的步伐,踏响的是中国军人的使命与担当,是对和平的坚定守护。装备方队中,各种先进的武器装备依次亮相,新型坦克、导弹、战机等,无一不展示着我国国防实力的强大。这些现代化的武器装备,是我国科技进步和综合国力提升的有力见证,更是我们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实后盾。当看到这些国之重器时,我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自豪感,为祖国的强大而骄傲,为身为中国人而自豪。

    “霹雳穿云惊朔漠,东风列阵震霄氛 。”大阅兵不仅是对历史的铭记和对先烈的缅怀,更是向世界展示我国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和强大实力。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战争的阴影从未远去,局部冲突和地区动荡依然存在。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居安思危,不断加强国防建设,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干戈鼓息河清颂,玉帛旗飘海晏文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我们要珍惜和平,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更要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奋斗,自强不息,让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不倒。

      “千古昆仑凝碧血,五洲共仰太平勋。”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让我们携手共进,砥砺前行,为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