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故事。
腊月二十二,去学校领完通知书、寒假作业和奖状,就放寒假了。
在我的认知里,年是从放寒假开始的。
我上小学二年级,每次期末考试都是班里第一名。但我并没有很高兴,起码没有要买新衣服的时候高兴。
几个月前,妈妈就告诉我,考了第一名,过年的时候就能买一件新棉袄。于是,我天天盼望着过年的时候,能买一件像同村的苗苗那样漂亮的鸭绒袄。当时,鸭绒袄是最时兴的衣服,应该跟现在的羽绒服差不多吧!一到冬天,苗苗的妈妈就给她买了一件大红的鸭绒袄,上面还有小兔子的图案,特别漂亮。
终于到了腊月二十六,全家人去赶集的日子。我跟着爸爸妈妈来到离家几里地的集市上,还没到集市所在的村子,已经能看到人来人往,全是赶集的人。集市上人太多了,推着自行车挤不进去,只能把自行车停在亲戚家,走路过去。于是,妈妈牵着我的手,爸爸抱着弟弟,向集市走去。
一路走过去,还没进村,路边是一片小树林,这里是牲畜市场,赶着猪、牛、羊的人在路边的树下,等着买主询价。接着路边摆满了大红的春联,渐渐有过年的感觉了。进到集市上,随着人流往前走,渐渐看到卖肉的,卖莲藕、土豆等耐放的菜的。爸爸开始跟卖菜的讨价还价,买了别人挑剩下的莲藕,价钱要便宜很多。我不太理解,为什么不买大大的成节的莲藕,却要买瘦瘦小小的莲藕。最终,爸爸买了肉、芹菜、莲藕、豆腐卷等。
终于到了卖衣服的摊位,我看到摊位上放着颜色鲜艳的新棉袄,开始频频向妈妈看过去,妈妈却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我开始不高兴了,拉着妈妈的手,对妈妈说:“妈妈,新棉袄!”妈妈看了一眼摊位上的棉袄,停下来问摊主:“这件多少钱?”“十五元。”妈妈听了,拉着我走开了。
渐渐地,前面没有卖衣服的摊位了,我开始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说:“妈妈说话不算话!”妈妈告诉我:“新棉袄太贵了,都能买一斤肉了。我们今年先不买了,等过完年,给你买一条漂亮的裙子。”我开始哭闹起来,但妈妈态度很坚决,我只好委屈地跟着往前走。来到卖豆腐脑的摊位,妈妈停下来,买了一碗豆腐脑,给我和弟弟喝。等年货买得差不多了,我们开始往回走。
回到家,四叔来招呼爸爸,明天一起去邻镇赶集,说那里的带鱼比较便宜,物品也更丰富。邻镇其实已经是另一个县的县城所在地,有比较大的批发市场。所以,大家要办什么重要的事时,经常去那里买东西。
腊月二十七,等我早上醒来时,爸爸已经买鱼回来了,还买了海带、腐竹这些东西。吃过早饭,爸爸妈妈开始张罗着杀鸡。自己家养的大公鸡,已经足有四五斤重了。我不敢看杀鸡的情景,所以跑到街上找小伙伴玩丢沙包、跳皮筋去了。中午回到家里,杀好大公鸡已经煺好毛,挂在院子里。
下午,家里忙碌起来,很多邻居拿着笔墨和大张的红纸来到家里,让爸爸帮忙写春联。于是,我站在爸爸身边,看着爸爸把大张的红纸,按叔叔伯伯的要求,裁成宽窄不一的长条,折好格子,开始挥笔书写起来。爸爸写好一张,我就拿到一边晾起来。等晾干了,再合到一起,按各家的分好,等着人来取。我看着春联上陌生的繁体字,对爸爸很是佩服。我上小学,已经开始写大字了,却连笔还握不好呢。我一直埋怨是毛笔不好,可看着爸爸用同样的笔写出的字,我有些惭愧。一直到晚上,爸爸才终于写好了全部的春联。
腊月二十八,吃过早饭,我就跑到爷爷奶奶家,帮忙贴春联。春联是爸爸昨天写好的,我给爷爷奶奶送去的。爷爷奶奶刚吃过早饭,专门剩了点稀饭,用来粘春联。我帮爷爷撕去旧春联,看爷爷用炊帚在木门框上刷上稀饭,赶忙递过去一条春联。爷爷把春联在门框上比比高度,然后轻轻地按好,再用笤帚从上到下扫几下,就贴好了。
春联贴好了,我又去找小伙伴玩儿。街上打了秋千,用粗粗的绳子吊着一块宽木板。秋千架很高,是用长长的木头架起来的。我有些怕高,上次有小伙伴在荡秋千的时候从上面掉下来,我在一旁看了,就觉得害怕。这次秋千旁边又有几个小伙伴,我蹭到跟前,想试一下,又怕高。最后,我终于坐了上去,当秋千飞起来的时候,我的心随着秋千的升高又下降,一荡一荡的。秋千越荡越高,我害怕得闭上了眼睛。
腊月二十九,吃过早饭,爸爸就在大铁锅里加上水,开始烧火煮肉。爸爸把赶集买来的肉切成大块,放入滚水里,又加入用布包好的各种调料。我守在锅边,帮忙往灶里填木柴。渐渐地,肉味飘满整个院子。爸爸拿一根筷子,试着在大肉块上扎了几下,然后翻了个面,还要接着煮。终于,爸爸捞起两根肋骨,让我和弟弟拿去啃上面的肉。热呼呼的大肋骨,在那时是不值钱的,买肉的时候,卖肉的都会送上两根。
妈妈在忙着和面,和好面,放着等面发好。下午,大铁锅上架起蒸笼,要蒸馒头了。妈妈把发好的面,揉成圆圆的长条,然后切成一截一截的,两个中间不切断,这样蒸好的馒头中间是连着的,是一对一对的。馒头蒸上后,妈妈又包了红薯包和糖三角,那是我和弟弟的最爱。馒头蒸好后,剩下的面,妈妈用它来炸了一筐油馍。接着,爸爸搬出切好、腌好的鸡块和带鱼块,开始炸鸡块和鱼块。我和弟弟守在旁边,等炸好了第一锅,就迫不及待地吃起来。爸爸拿小盆盛了鸡块和鱼块,让我给爷爷奶奶端过去。之后,还要炸豆腐片和花生米。蒸馒头和出油,可是过年的重要事项。
腊月三十,早上起床,妈妈就去萝卜窖扒了一袋萝卜,把萝卜放在大盆里洗干净,然后用擦床擦成片,放在锅里煮。煮了好几锅,终于全部煮完了。妈妈拿碗盛了萝卜水,让我和弟弟喝。等煮好的萝卜片稍微凉凉些,就要搬到案板上,用刀剁碎。这时候,我也能帮上些忙,在案板上咣咣地剁上一阵。爸爸在忙着剁肉,妈妈洗好大葱和姜这些,也要在案板上剁碎。等到萝卜都剁成了颗粒,爸爸把萝卜装在布袋子里,在磨豆腐的架子上挤出水分。等配料都准备齐了,就要盘饺子馅儿了。把萝卜和肉一起放在大盆里,然后是葱姜,再加入各种调味料,搅拌均匀,饺子馅儿就拌好了。
这时往往已经是下午了,妈妈赶紧和面,擀饺子皮。下午要包好三十晚上和初一早上的饺子,可要花不少工夫呢。等到饺子下锅,快煮熟的时候,爸爸就点上一挂鞭炮,让它在院子里噼噼啪啪地响起来。
吃过三十晚上的饺子,就等着熬夜守岁了。我和弟弟会跑到爷爷奶奶家,等爷爷奶奶发压岁钱。那时候的压岁钱,应该是两块钱吧,但对于我和弟弟来说,简直是一笔巨款,平时我们的零花钱都是几分钱。守岁的时候,我们一家人挤在一张床上,一边看着黑白电视上的春节联欢晚会,一边玩纸牌游戏。等到熬不住,就躺在床上睡着了。半夜十二点,新年到来的时候,各家各户又会点起鞭炮,鞭炮声此起彼伏,要响上好一阵。
初一早上,我睁开眼睛,看到了床头的花棉袄。这应该是妈妈早就做好的。小碎花,没有时兴的样式,没有集市上卖的好看,穿上却特别暖和。我穿上新年的新衣,开心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