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环境影响人生,那么一个冷的极致的地方,会不会赋予人冰冷的性格?又或者说缺失亲情抚慰的孩子,她就注定要度过冷冰冰的一生?
1942年,香港的街头仍旧不时地传出炮轰声。一间昏暗的屋子里,病入膏肓的萧红独自倚在床头上。她回望着自己短暂的一生,从白雪皑皑的呼兰河小城到上海滩,从异国他乡再辗转到香港。这一路,她走的多么艰辛,这一世,她活的多么累。
闭上眼,终年三十一岁。
临终前她说:“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如此境遇,如此才情,上帝何以忍心!
我想,一切还是要从呼兰河小镇说起。
“严冬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小狗被冻得直叫唤,水缸被冻裂了,并被冻住了,大风雪的夜里,竟会把人家的房子封住。”这是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对故乡的描述。就是这样一个冷的极致的地方,早在光绪末年一个二十一岁的年轻小曾生喜中举人。他用自己的才华与智慧游刃于政治圈子里,先后担任过学堂教员、教育局长、教育督学等。是的,他就是萧红的父亲张廷举。
张廷举是封建文化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旧思想根深蒂固。但同时他也经历过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又有新的思想的萌芽。他的这种双重矛盾的思想完全可以体现在对女儿的教育上。他一方面想要传统的三纲五常做霸道的封建家长,另一方面又想要女儿接触更多的知识成为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
而萧红的任性、倔强、不服管教不但与他的思想相悖,也是对他父权赤裸裸的挑衅。尤其是拒绝他的包办婚姻,偏离他的教育轨道等,促使父女间的感情距离越来越远。
是张维祯,也就是萧红挚爱的祖父给予了她童年的关爱。我们不得不敬佩这样一位老人,是他,第一个注意到萧红身上被隐匿的才华,用自己的身份压制着儿子,为她腾出更多自由、放松的空间。是他,为萧红的文学创作开垦了一个充满童趣的大花园。也是他,为萧红匆匆的生命留下了一份纯粹的快乐。
祖父经常对萧红说:赶快长大吧,长大了就什么都好了。他知道自己老之将至,他以为萧红长大了就不用再受苦了,他永远也想不到自己疼爱的孙女那真正坎坷的命运还没开始。
也就是他去世后,萧红离家出走,彻底与父亲决裂。
相信了解萧红或者看过电影《萧红》或《黄金时代》的人,都知道与萧红密切相关的那四位男子。是那个在挥霍一空的情况下,将怀有身孕的萧红抛弃在旅馆的包办婚姻的对象汪恩甲;是那个救萧红于水火与她的身体和精神相携成长,最后却独自北去延安的萧军;是那个给予萧红精神安慰却又在精神上抛弃她的端木蕻良;还有那个陪伴她走过生命最后光景的骆宾基。
其中,最轰烈也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当属二萧。倘若萧军最初是抱着怜悯的心态接触萧红,后来却是深深陷于她的才华开始钟情于她。确实,相同的意趣,共同的精神爱好让两个人走到一起。二萧一开始的感情令人羡慕,但随着时间越长矛盾开始显现出来。
萧红说过:“我爱萧军,今天还爱,他是个优秀的小说家,在思想上是个同志,又一同在患难中挣扎过来的!可是做他的妻子却太痛苦了!我不知道你们男子为什么那么大脾气,为什么要拿自己的妻子做出气包,为什么要对自己的妻子!忍受屈辱,已经太久了。”
同样,萧军也说过,“她单纯、淳厚、倔强、有才能,我爱她。但她不是妻子,尤其不是我的”。
从两人的话语来看,我们不难理解。传统的大男子主义者们,不论在生活上还是爱情中,都有自己极强的个性和控制欲。他们将婚姻中的女子视为依附于男性的附属品,也就是自己的从属者。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去支配自己的妻子,如若得不到满足那么随意辱骂甚至家暴也就是常有之事。萧军的身上,或多或少的都沾染着这种情结。
但是,他施加的对象却是萧红这样一个极富个人的女子。她有思想、有内涵,有属于自己的创作事业,有自己的文学追求,她单纯却倔强,她连父权都能反抗,又何惧于夫权?
再加上萧军一心要去延安,而萧红却离群索居远离政治,两人思想和精神的逐渐分离,感情也最终破裂。
萧红一生中怀过两次身孕。而每一次都是在孕中遭难,孩子也都是无一幸免。孕后不但得不到及时的保养,而且还处于奔波逃难之中。萧红的体弱多病很大程度上与这两次的孕产有关。萧红在《呼兰河传》《小城三月》中,塑造出多个受此摧残和打击的女性。面对着女性的悲剧,她有心无力地控诉着,她说:
“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边的累赘又是笨重的!女性有着许多的牺牲精神。这不是勇敢,倒是怯懦,是在长期的无主动的牺牲状态中养成的自甘牺牲的惰性。我知道,可我免不了想:我算什么呢?屈辱算什么呢?灾难算什么呢?甚至死算什么呢?我不明白,我究竟是一个人还是两个;是这样想的是我呢?还是那样想的是。不错,我要飞,但同时觉得……我会掉下来。”
她说: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一个女人。
是啊,父亲对她梦想的扼杀,爱情对她的蹂躏与摧残,外人对她的冷眼与讥讽……萧红一定有过心痛压抑的时候,她像谁诉说呢?当他受到丈夫的暴力时,没有娘家的她又去何处抚慰伤口呢?中秋佳节的时候,她有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去承受刺眼的月光呢?
大概只有文字吧!在文字中获取一切想要的精神慰藉。
可是,我多想轻轻的给你一个拥抱!
萧红逝世后的很多年,张廷举去到哈尔滨。当他第一次知道轰动文坛的女作家萧红就是自己的女儿时,他找来书默默地从头到尾读完,书中那熟悉的场景,熟悉的人物事迹,让一位年迈的老人捂着脸抽搐的不能自已,这其中要夹杂着多少的后悔与自责啊!
三十一年的刹那芳华,却绚烂一世,不得不为你沉醉,为你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