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催费

        上周提出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要去止张村旧县高中开展,全校四五六年级都去。

        大家都把这个活动称作军训,因为里面有一项占时最多的项目,就是队列训练,最后还有会操表演。里面除了这个外还有内务整理,磨豆浆的课,多米诺骨牌,真人CS,团队游戏等,孩子们一听都沸腾了,都想积极参加。其实这综合实践活动也挺好的,但不是免费,而是自费。费用345,其中照相10元,服装60元,这70元是自愿,另外275是必交的,包括餐费,路费,培训费,保险费等。

        这本来是一项益于孩子的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也本就是小学课程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是学校师资有限,条件不足,孩子们从未上过什么综合实践活动课。这次的活动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个机遇,打开眼界扩宽视野的机会,很多城市里的孩子去科技馆,海洋馆,去旅游,这里很多农村的孩子也许连动物园也没去过。还有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孩子,双亲皆不在身边跟着姑姑或其他亲戚的孩子,一个班级光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0个左右。我们班级里48个孩子,建档立卡贫困户9个,也许有的已经不怎么贫了,还有一些家庭经济是真的困难的,去5天至少275元,平常学校吃饭,一周餐费52元,吃5周还用不完呢。如果一个家庭不止一个孩子,拿着花销就更大了。

        周五和学生说完都积极的很,喊着要去,周末回家一趟,周一早上来报名的人实在不多。有七八个学生家长是真的积极,愿意让孩子出去,有几个学生直接明确的说自己不去,或因为身体原因,或因为家里经济特别困难,家里人不让去,还有说自己想在家写作业,不想出去的,当然,更多的学生家长是持一个观望的态度,说,去的人多了就去,不多了就不去。我想问一下,多少算是多呢?

      其他学校参与率在90%以上,我们的初报名率只有20%,这是为什么呢?一、家庭经济情况的差距;二、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三、学校的宣传力度和强制性力度;四、学生自己的兴趣。

        其实学生的兴趣可以忽略不计,大部分学生都兴趣高昂,积极参与,我们班倒是有一个学生,说自己不想去,而是想在家写作业,问了几句也没问出来什么,不知道是否有什么隐情,也许他个人认为参与这种活动没有什么用处,不如在家写作业复习功课。综合对比来说,县城的孩子乡镇的孩子都比偏僻村里的孩子去的机会更大些,就是跟家庭经济情况,父母对这件事的看法有很大关系,再一个就是学校的要求,如果学校说自愿参加,那么参与人数寥寥无几,老师做太多宣传,也无非是增加几个。如果学校直接说必须去,去不了的需要开一个医院的证明,证明孩子身体状况不宜参加此类活动,那么参与度估计就是95%以上了。

        我心里既想让孩子们都报名参与活动,又可怜孩子的家庭状况,家长不愿掏钱,老师说的太多其实又无形之中给了孩子更多的压力。老师与家长一个个的沟通,无疑是在繁忙的事务中增加了更多的工作量。上面领导要数字,下面老师只能费力宣传,给学生做工作,让学生主动给家长打电话,确定不来的说明情况。

        这样下来倒是又有一些报名的,林林总总的有二十多个学生,也就是有一半的学生。

        作为一个老师,对这样的活动当然是大力支持,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可能小学六年,也只有这一次机会,二三百块钱能买条烟,能出去吃一顿饭,能买一件衣服,能买来课程,却买不来孩子小学时代难忘的经历,买不来孩子的亲身体验。

        站在家长的角度去看,如果去了,就多花了几倍的钱,如果不去,孩子在家写写作业,还能帮我做做家务,一个孩子的还好点,紧吧紧吧就凑够了,两个孩子就是五百多,三个的就七百多,家里还住着弟弟家的孩子,我的孩子去了,不让他去,长大了会说我偏心,都去了就得一千多块钱,干脆都不去,在家写作业算了!我的孩子小时候有过心律不齐,不能剧烈运动,还是不去了吧;我的孩子受不得冷,容易感冒,还是就在家里吧;我的孩子上周崴到脚了,怕没好全,让在家休息吧;……

        理由一大堆,目的是一个。一个成年人的思想很多时候都是根深蒂固的,不是老师简单的说两句就能改变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