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你看了吗?
我又去看了一遍,四天内看了两遍。这片子又是一个丰碑,会让全球的科幻迷们狂欢一段时间了。
科幻就是符合科学逻辑的幻想,否则就是神话或叫玄幻。我们现在的科学都是过去先人们的幻想。如果没有幻想,科学还会向前发展吗?当人想像鸟一样飞翔时候才会发明飞机,不是么?电影中的科幻有些是憧憬未来的,有些作品是揭示人和社会的问题。
你也一定喜爱幻想吧?反正我是一个科幻迷,从小就喜欢各种海阔天空的想象。比如我会把一只钢笔想成太空船,在书本和课桌组成的宇宙中穿行,并因此多次被老师点名、打手。晚上望着夜空还会想一定有外星人在窥视着我们,黑黑的夜幕中说不定就有什么阴谋。少年时的我相信科学的进步会让人类更伟大,更文明,更高级。这也可能是很多人的想法吧?
几天前,我在沂山书院的分享活动中做过如下陈述:“艺术可以是一把梯子,人们可以顺着梯子向上达至天国,可以向下达至地狱,可以引人走向崇高,也可毁人走向堕落。”当时没有展开说。这句话其实也可以换其它主语,科学、文学、宗教或其它什么……我的意思是任何事,任何行为,都可能使人走向崇高,而同样的事却也可以让人堕落。水果刀本来是切水果,但也可以变成凶器,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意愿。
这个问题关乎信仰,也是《银翼杀手2049》的精神内核。未来会不会有影片里的那种复制人?难说,人们的伦理观念似乎很难接受克隆人这类事情。不过AI倒是很火,不是一直有人嚷嚷着人工智能将来会替代多少多少人类的工作吗?但是艺术是无法被机器人取代的。你能看这些文字说明你对艺术有兴趣,说明你将来被取代的可能性在降低。扯远了……这部电影我想不是在说复制人该不该有,其实是在讲活着的意义。1982年版的《银翼杀手》是讲这个,2017版的续集还是在说这个。下面你就看看我怎么把这片子跟波依斯扯到一起。
(以下含剧透,请酌情处理。《银翼杀手2049》以下简称《银》)
还记得前面的文章中《如何给死兔子讲解绘画》这件作品吧?我提到了蜜蜂王国。你也已经知道了,波依斯在作品中使用跟蜜蜂有关的物品是在象征一种创造性本能和无私的集体精神。而在影片《银》中,主角k在一个关键的剧情转折时也见到了蜜蜂。
在82版中,银翼杀手戴克为复制人瑞秋做测试,其中一个问题是:“如果有一只蜜蜂落到你手臂上”,瑞秋毫不犹豫的回答:“我会立刻拍死它”。这个情节是在说,复制人应该没有人类情感,没有同情心等情绪反映,他们的第一要务是彻底履行人类雇主的命令。如果复制人有情感就有可能拒绝执行命令,更有可能会因为愤怒而伤害人类。事实上,这样的伤害在82版的故事背景中已经发生了。不过瑞秋这个最新款的复制人还爱上了男主角戴克。也就是说瑞秋和戴克都成了那个世界里的背叛者。这像不像圣经里亚当夏娃的故事?西方的好多作品中都有这样的体现,此处不展开。
按照《银》的剧情设定,K是复制人,那个时候地球上已经很难见到自然生长的生命体了,所以K不认识蜜蜂。K看见落在手臂上的蜜蜂并没有“立刻拍死它”,这显然是在与82版产生呼应,是在说明K的“人类情感”已经萌发了,他已经背叛自己复制人的身份。但仅仅这么解释我觉得还是不够的(在其他一些影评中是以上说法)。在这个不毛之地,按说连草木都没有,怎么会有蜜蜂呢?而且蜜蜂的出现与上下剧情没有必然联系,不出现蜜蜂也不会影响剧情的连贯性。电影不是电视剧可以凑时间,这一分多钟好几个镜头和场景的切换如果只为呼应82版是不是有些打炮打蚊子了?所以,这里就有深意了。你可以先不读下面文字,琢磨一下看看,你是怎么认为的?这是一个有趣的游戏。
你可以把蜜蜂和复制人放在一起比较。有人会认为,独立的工蜂是没有自己的身份的,它们整日劳作仿佛就是被资本家——蜂后剥削的悲惨劳动人民,这不正好跟复制人一样吗?复制人在《银》中就是去做人类不愿做的苦差事,没有个性,没有身份。影片中的复制人有这个烦恼,但蜜蜂有吗?在蜜蜂王国中,蜂后并不占有所有的蜂蜜和其它蜜蜂生产的东西。换句话说,蜜蜂们都是在为这个集体服务,蜂后也不例外,只是分工各有不同而已,它们并没有阶级和高低贵贱。也没有一个强力机构去惩罚开小差的小蜜蜂。人类社会却不是这样,有复制人的世界更不会这样。电影中的复制人只要有背叛或失去使用意义就会被当即“退休”(也就是杀掉)。这让我想起了现代化屠宰场里的家畜们,一个诺大的养鸡场里没有几个人,几乎全都是机器的流水线在完成从养鸡到屠宰的一条龙程序,冰冷、残忍、高效。
我们再说波依斯,他的理想是,人们都应该跟蜜蜂一样,每个人都尽到自己的责任,目的不是为自己的享乐,而是为了让整个生命群体变得更加健康美好,没有伤害和杀戮。人们都应该把创造性劳动作为生存的本能,世界是一个温暖的存在,不应该成为利欲熏心者横行的野蛮荒漠。不知道你对社会主义思想了解多少。政治课上的内容也许会让人觉得教条和昏昏欲睡,不过你知道吗?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是20世纪影响相当广泛的思想体系。不仅仅是像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很多西方发达国家都或多或少受此思想的影响。丹麦、挪威等这些北欧国家用社会主义理论改造了原来的资本主义政体,虽然表面上他们还是资本主义国家,不过他们的各种福利政策和国民素质已经比最初的资本主义国家接近马克思所说的理想模式了。眼看现在世界如此纷扰,各种战争和恐怖主义屠杀不断,像我们这样有13亿人的多民族大国,在最近几十年能一直保持稳定和发展是与社会制度分不开的。由此可见,思想可以成为改造世界的工具。好的思想能让人类变得越来越文明和幸福,恶的思想能毁灭这个美丽的星球。你是否联想到了“社会雕塑”这个观点?波依斯其实就是这个意思,思想以及思想指导下的行为就是雕塑,可以塑造社会和整个人类世界。
我们再回到《银》,K在得知自己有可能是自然出生的人之后,受到了巨大震撼,从而觉得自己一直是一个真正的人,他也不在用复制人的契约压抑自己的情感。虽然最后K得知,他的那段记忆是被植入的,他是当初为了保护那个真正的自然出生的复制人后代而制造出来的产品,但是他的觉醒没有被抹杀。复制人能自然出生,这一信念让所有复制人有了信仰,也有了更高价值的存在意义。有了这样的自觉K才有可能去“雕塑”自己的思想,并参与理想社会的塑造。
由此我们可以反推回去,没有独立思想的人就没有作为人的意义。如果不能自主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人就是机器,连蜜蜂都不如。如果一个人被外在的价值体系左右着,被世俗的利益关系捆绑着,被别人的判断标准裹挟着,那这个人就不足以称之为“人”,顶多是“复制人”。你可以看看我们的周围,包括我们自己,是不是一直在“复制”着别人、媒体、商业机构的思想?
我接着往下问,你的什么思想不是“复制”的?你有所谓“独立”的思想吗?我们的语言是后天学来的,母语是英语就会拿英语自言自语,母语是汉语就会用汉语说出梦话。语言系统是思维的关键组成部分,这后天的语言组成的各种想法和记忆还是我们“自己的”吗?《银》中区别复制人和自然人很关键的一点就是记忆,复制人的记忆就是制造者编入的程序。你想想,我们的记忆呢?你怎么印证自己的记忆就是“真实存在”过的呢?“我”存在吗?“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优秀的艺术作品就是这样能带给我们很多内心深处的思考,并能指引我们接近真理。你也许会说,电影里出现蜜蜂未必一定受波依斯的作品启发吧?是不是解释过度了?
当你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雾气蒙蒙的山峦时会说:啊!好美,像水墨画。
说你一定是受到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影响才会有这样的感慨,这不为过吧?也就是说水墨画的意象已经成为了我们的集体潜意识,是我们民族的记忆。而对蜜蜂王国的深入分析和象征性表现也是西方人的一个传统,而不是波依斯的专利。《银》的编剧未必一定想到波依斯,但我相信蜜蜂王国所代表的社会主义思想和编剧对资本主义的反思,却是影片不动声色的一条暗线。
这就是艺术的魅力,请跟我一起“艺术”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