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一天,我的衣柜挂衣杆断了……
原来上面挂的衣服太多,把挂衣杆压垮了……我才意识到我的衣橱堆满了各色衣物,早已不堪重负。其中大部分都是现在很少穿的衣服,要么不喜欢、要么质量差、要么已破旧。可我一件也不舍得扔。
后来我发现,由于家庭和学校环境的影响,我从小到大衣服很少,即使上了大学也不敢花钱买衣服,自己爱美的天性被严重压抑了。
而自己能赚钱之后,我开始疯狂上网买衣服并且不舍得扔……想用成堆的衣服填补过去那些没有被满足的欲望——我一直活在过去,对过去耿耿于怀。
意识到这些,我才开始慢慢地扔掉自己不喜欢、不适合的衣服;买衣服时也更慎重了,不需要的衣服尽量不买。我也不断告诉自己,你无需通过这样的“拥有”来弥补你的过去,你长大了,有能力给自己想要的东西了,所以不用担心。
02
最近看了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写的《断舍离》,作者提倡通过“断舍离”对家居环境进行收拾整理,脱离对物品的执念,改变意识。
山下英子生于东京,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部。小时候父母不和的紧张的家庭环境和少年时期并不顺利的人际关系让她学生时代就开始学习瑜伽,后来通过瑜伽参透了放下心中执念的修行哲学“断行,舍行,离行”,随后便致力于提倡以这种概念为基础的、任何人都能亲身实践的新整理术“断舍离”。
山下英子更为强调的是,在“断舍离”的过程中,通过物品,重新审视人和物的关系,以及人内心的真正需求。
很巧的是《断舍离》里收拾整理的“断舍离”观念,正是我处理衣物的观念。
“断”是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但是并不需要的东西——只买需要和喜欢的,不再买自己现在不会穿的衣服。
“舍”是舍弃家里用不到的东西——把质量不好、穿了不好看、不喜欢、几乎不穿的衣服全部处理掉。
“离”是通过不断的断与舍,留下最需要的东西,脱离拥有物品的执念,达到舒服自在的生活状态——只留下自己适合的、喜欢的、最需要的衣服。
这里需要注意两点:
1、断舍离的主语是“我”,从“我”的角度出发,关注的是“我”与衣服/物品的关系:我是否需要这件衣服/物品?我喜欢它吗?我用的时候是否觉得舒服?而非关注衣服/物品本身是否有价值;
2、断舍离的时间点永远是“现在”。关注的是我现在需要这个东西吗?而非过去是否需要,或者将来能否用上。
可以说,这两点(从“我”出发、时间是“现在”)和“活在当下”这个理念不谋而合了,都是关注“我”的“现在”。
活在当下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专注于现在的事情。拿筛选衣服作例子,就是只留下我现在需要且喜欢的衣服。
可是现在社会充满焦虑与欲望,许多人的工作、生活常常是一团乱麻,想要这个,又舍弃不了那个;吃饭时想着工作,工作时抱怨生活;执着过去,焦虑未来,内心动荡不安,无法专注。
03
很多人不愿意扔东西、不愿意拒绝现在不需要的东西、不愿意面对现在的情形。
他们家里的东西很多很乱,却不知道从何收拾起。扔东西让他们觉得浪费和愧疚,不扔,又让屋子变得臃肿不堪,让人心情烦乱。
扔不掉的外在物品,也是他们内心情感的某种反映。
他们或者沉溺在已经改变不了的过去,或者过度焦虑于没来到的未来,或者一味地逃避现在。他们要么对过去存在执念不舍得放弃,要么对于还没出现的事情过度担忧,要么不愿意面对真实的现实情况。也有人这些情况兼而有之。
很多过度为子女操心的父母应该是很好的“典范”了。
有个朋友的妈妈,孩子其实过得还不错,但是妈妈一方面担心孩子会像自己年轻时一样没钱,要求孩子要像自己一样省钱,不能多花一分钱,否则就毫不留情地责怪;另一方面又过度焦虑孩子的未来,孩子一天没有结婚生子就觉得不安心,每次打电话穷尽各种手段拼命催婚,对比法(别人家的孩子都结婚了,你怎么还不结婚)、威胁法(爷爷奶奶和自己的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希望能在有生之年看到你成家)等全部用上。看似是为了孩子好,可是在爱的掩护下,难道不是父母自己心里对于过去经历的害怕和对未来的恐惧的心理体现么?
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消耗了过多的能量,已经没有精力面对现在了。
04
恰恰相反,能够做到断舍离的人们,他们学习尊重自己的需求和喜好,不断筛选适合现在的、需要的物品,留下的都是自己喜欢的也用得上的“精品”。
东西少了,找东西和收拾屋子不用费那么多时间了;居住环境好了,放眼望去都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心情也舒畅了。
外物的改变逐渐促进内在的改变。他们开始学习不再为改变不了的过去留连、懊恼,不再为并不确定的未来过度恐慌,不再一味逃避现实而是努力面对现在。
在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中,主人公麻衣在经历一次分手后决定自杀,但是不想自己死后警察到屋子里看见像垃圾堆一样的屋子(剧情就是这么可爱),决定整理房间。“因为失恋,觉醒了丢东西的快感”。这个契机开启了她让家里“空无一物”的丢物旅程:她扔掉了那些代表她和前男友回忆的东西。她不再沉溺于过去,而是勇敢整理过去,面对现实,比以前更好地活下去。
麻衣的混乱房间:
麻衣整理后的房间:
他们活在现在。
他们慢慢开始明白所谓的未来都是由每一个现在所塑造的;慢慢开始明白自己真正喜欢和适合的东西是什么,不再为不重要的事情浪费精力。
他们不再苛求自己面面俱到,而是细细感受自己的每一个现在。
05
活在你的当下,可以从整理环境开始。
《断舍离》书中给出了详细、易实操的方法,让没有任何经验的小白也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到对于物品的断舍离,整理自己内心的执念,让“用行动影响情绪和情感、用行动带来心灵的变化”成为触手可及的可能,让你不再焦虑、活在当下。
“有人总是奋力追逐着对于自我的深层期待,却忘了在每时每刻的平凡点滴中捕捉快乐。其实再伟大的生命,也不过是由无数的凌乱片段拼接而成,细细体会,才是真实的人生。”
过去无法更改,未来还未到来,但是现在可以由你自己选择,何不活在你的每一个当下、过好每一个现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