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桥接模式

桥接模式是一种结构型设计模式,可以将一个大类或者一系列紧密相关的类拆分为抽象和实现两个独立的层次结构,从而能在开发时分别使用

问题模型

假如现在有一个 Dog类,而你在这个类的基础上扩展出了Poodle DogTeddy Dog这两种类型的Dog,之后又希望在添加新的类Size来区分不同大小的 Dog,那么此时你就需要添加新的类SmallPoodleDog,BigPoodleDog,SmallTeddyDogBigTeddyDog

当然,如果此时有需要一个Color类来区分Dog的颜色,那么这时候就要再进行扩展了,就会出现RedSamllPoodleDog这样的类;这时每增加一种维度的变化就需要增加很多的类,同样每增加一种品种的 Dog,也需要添加很多的类

但是,如果此时直接将这些Small类,Red类组合到PoodleDog中的话,又会增加代码的耦合性,每次Red类的变化都会引起PoodleDog的更改;

那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需要用到桥接模式

解决方案

桥接模式就是明确识别系统中的独立变化的几个维度,拆分抽象和实现这两个独立的层次结构,降低程序中类的耦合度

也就是说,不能直接让PooleDog组合Red类,中间需要一个桥梁,而这个桥梁就是Red,Blue等同一维度的抽象表示,然后在这个PooleDog中组合这个抽象类,这样就将PooleDogRed类分离开来了,PooleDog类的变化不会影响Red类,同样的Red的变化也不会影响PooleDog

这就是设计模式中的依赖倒置原则:要针对接口进行编程,而不是针对实现进行编程;并且能够增加程序的扩展性,降低了程序之间的耦合性

UML类图

bridge.png

示例代码: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main() {
    b := &BlueColor{}
    m := &Medium{}

    c := &Dog{
        c: b,
        s: m,
    }
    c.WithMediumBlue()
}

type Dog struct {
    c color
    s Size
}

func (c *Dog) WithMediumBlue() {
    c.c.SetColor()
    c.s.SetSize()
}

type color interface {
    SetColor()
}

type BlueColor struct {}

func (b *BlueColor) SetColor() {
    fmt.Println("color blue")
}

type Size interface {
    SetSize()
}

type Medium struct {}

func (m *Medium) SetSize() {
    fmt.Println("medium size")

使用场景

当一个类的内部有两种或者多种不同维度的变化时,使用桥接模式可以解耦这些变化的维度,减少程序的耦合性,使代码结构更加的稳定

优点

  1. 降低代码的耦合性
  2. 减少了不同维度造成的类的数量的增加
  3. 可以很好的对程序进行扩展

缺点

  1. 增加了代码的复杂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在现实生活中,某些类具有两个或多个维度的变化,如图形既可按形状分,又可按颜色分。如何设计类似于 Photoshop...
    木子教程阅读 575评论 0 1
  • 目录 本文的结构如下: 引言 什么是桥接模式 模式的结构 典型代码 代码示例 优点和缺点 适用环境 模式应用 一、...
    w1992wishes阅读 1,781评论 0 6
  • 由于实际的需要,某个类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维度变化,如果利用继承将每种可能的变化情况都定义成一个类,一是会导致类膨...
    时待吾阅读 652评论 0 0
  • 由于上期文章 Java常用设计模式知识点总结中,并没有涉及到桥接模式,因此,此文章补充讲解桥接模式,桥接模式在设计...
    SuccessandFaile阅读 349评论 0 0
  • 桥接模式的目的是把抽象层次结构从其实现中分离出来,使其能够独立变更。抽象层定义了供客户端使用的上层的抽象接口。实现...
    coder_my阅读 32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