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乡愁(一二三)课间乐

        课      间      乐

          顾        冰

        小学时候,课间活动,是最期待的快乐时光,也是最值得回想的趣事。其中,尤其是冬天的课间,更是充满欢乐,在我追溯童年的脑屏中,留下了抹不去的印记。

        那时,乡下的冬天特别冷,大地早早就被冰雪覆盖,村前的小河和池塘冻得结结实实,吃水得凿了冰块回家烊化,低矮的屋檐下,永远挂着长长的停笃(冰溜子),几乎能碰到人的头,路上的行人少了,村子里,也只有在好天,才能见到几个老人,在向阳的墙角晒太阳。

        尽管天冷,我们还得去上学。我们的小学,是一座破庙,教室四面透风煞气,好像一个冰窖,北面的窗户没有玻璃,虽然糊了纸,但经不住风吹雪打,那凛冽的北风,仍从窟窿和缝隙中肆虐地钻进来。一群乡下的孩子,衣着单薄破烂,有的穿的是哥哥姐姐的馋皮头,破旧不堪,有的穿的还是几年前的小衣裳,因个子长大了,那短小的冬装便显得衣不蔽体,而且,男孩没有棉帽,女孩没有围巾,顶多足上穿一双自家编的芦花靴统。那如刀似针的冷风,直往衣裳里钻,像是要刺入人的骨髓,身子便不禁格格发抖,手上满是红肿的紫血(冻疮),失去了知觉,连铅笔也握不住,翻书就更加笨拙,甚至,感觉连舌头也冻僵了,一说话,嘴里便冒出一团白雾,念起书来,不听使唤,呜哩哇啦,含混不清。有几个同学,常常拖着总也擤不完的鼻涕,咳嗽声更是一声连着一声。有时候,雪花还会飘进教室,落在身上、书本上,要不停地掸打,一课下来,地上会积存一层厚厚的雪。

        于是,下课钟声的响起,便成了我们最盼望的时刻。因为,下了课,我们就可以像麻雀一样,飞出教室,蹦蹦跳跳,暖和暖和身子。学校没有操场,不能跑步,也没有任何体育器材,可以活动。但我们有办法,这办法与其说是因地制宜,不如说是别出心裁,其目的,一是好玩,二是能驱走寒冷。女孩子玩的,一般是跳绳、踢毽子,器具简单,不受场地限制,我们男孩,玩的是具有男子汉气概的游戏。这游戏,参与人多,激烈,刺激,瞬间就能完成从严寒到酷热的转换。

        斗鸡。此游戏二人成对对斗,也可二队若干人互斗,有时参与人多,则可数十人混斗。方法是,单腿站立,另一条腿小腿弯曲,抬起平行,一只手抓住脚,单足蹦跳,与对方或冲撞,或碾压,或拱顶,一方弯曲抬起的腿,因受重力松开落下,或摔倒,则为落败。这个游戏,比的不仅是体力,耐力,还有巧劲。一次,一个高年级的同学,和我斗鸡,论体力我明显处于下风,在他如飓风般地向我袭来时,我向旁边敏捷地一闪,他始料不及,因用力过大,站立不住,直往前猛冲,倒在了地上。他不服气地说,你偷奸耍滑,不是真英雄!我笑笑说,我这叫兵不厌诈,出奇制胜。

        克灰堆。(克,土语,压的意思)。顾名思义,就是人摞人,或者叫叠人塔。就是将一个人或几个人扑倒,倒地的人如不能爬起来,其它人便纷纷压上去,一摞压着一摞,压在下面的人,哇哇叫,压在上面的人,哈哈笑,站在旁边围观的,更是声嘶力竭地叫喊,跺脚,比参与的人还使劲。你完全不用担心会出什么危险,灰堆底下的,一般是高年级的大孩子,而且通常是块头大的,他们乐意做垫底的,大家都心照不宣,彼此默契得很,如底下的人,无力挣扎,压的人就赢了,很快,一个个就站起来了。如果底下的人,冲破重压,站了起来,压的人便宣告认输,进入下一轮,如此循环往复,乐此不疲。虽然累得气喘吁吁,但却寒意顿消。

        轧(ga)脂油渣。学校大门二边,是轧脂油渣最好的地方。我们靠墙站成一排,二边的人使劲往里挤,一边用力,一边嘶吼:轧出呒老嬷!中间的人如果被挤出,就只能走到边上,继续拼着命地往里挤,这个被说成轧出呒老嬷的人,决不会愿意接受别人的嘲笑,更不甘心做一个呒老嬷的人,因而,愈加使出混身的力气往里挤,而在中间的人,要想不被挤出,得加倍使劲顶住,像铁塔一样纹丝不动,因为二边力量的悬殊,人墙往往忽而往左,忽而又往右,犹如海浪拍岸,时进时退一般,杂乱的吼叫声也随着人墙的移动,一浪高过一浪。在用力的过程中,由于混乱不堪,有的鞋子踩丢了,有的衣裳的纽扣掉了,这倒没什么,有的连裤子也褪下来了。因为,那时,都是穿的绾裆裤,束腰的是一根布条,一使劲,布条崩断了,裤子也就掉下来了,而里面连裤衩也不穿,因而引得大家笑得合不拢嘴,吓得那些女生赶紧捂着眼晴跑开了。

        短短的课间十分钟,这些活动虽然原始,粗犷,但我们苦中不觉苦,苦中有乐趣,在校园里留下一片笑声,我们下课走出教室,一个个不住地筛糠,冻得像根冰棍,这会儿,却像刚从火炉里出来的铁块,体内仿佛有熔岩在流淌,有的热汗津津,有的大汗淋漓,全然没有了寒冷的印痕。

        如今,孩子们穿着厚实的羽绒服,教室里开着暖和的空调,再也不会有挨冻的忧惧,但也再领悟不到斗鸡、克灰堆、轧脂油渣的怡悦,丢失了他们父辈宝贵的东西,以及没有二个时代对比的幸福体会。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