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乡愁(一二八)乘班船

        乘      班      船

            顾        冰

        过去,在乡下,有一句话,叫"比上趟城还难啊”?现在的年轻人,恐怕大多不懂,它的意思,是说做事烦难,不便当,不轻松,但似乎又不太贴切,举个例吧,比如,大人叫孩子去别处拿样东西,孩子磨磨蹭蹭半天,也拿不来,大人就会训斥,就这么点路,老是拿不来,怎么比上趟城还难啊?这显然是夸张的说法,但从前乡下人上城,真是十分艰难,这说法一点也不夸张。

        就说我们老家吧。离常州有五六十里路,那时,没有公路,自然就没有公共汽车,去城里除了靠二条腿步行,就是乘船,这船每天一班,早晨从三河口开船,顺着北塘河,一路向西,沿途停靠后塘桥、郑陆桥、羊头桥等码头,终点停靠青山桥,下午,又从常州返回,所以叫班船。

        班船是一条木船,开船的有四个人,一个在船艄摇橹,一个在船头撑篙,还有二个人拉纤。船的中间四边有四根木柱,上面是芦篚搭的拱形的蓬盖,既避风雨,又遮太阳,船舱里,一边一张长条木凳,那是供乘客坐的,船头和船艄,是堆货物的地方,上午,供销社把从乡下收购的农产品,由班船运去城里,下午,又把城里配给的日用百货及农资等带回乡下,因此,这船是客货混载,而且以运货为主,十分繁忙,为了保证货物畅达,遇到乘客多的时候,常常不得不优先装货而少拉乘客,不过,那时,虽然一张船票就二角钱,但一般人连这点钱也不舍得化,除了带很重的东西,或天气不好,宁愿走路,所以,乘不上的情况,很少发生。

        可是,谁想到,这很少发生的情况,偏偏发生在我的身上。那是我十岁那年的秋末冬初,我去丹阳找我叔,本来,我是打算走到常州,然后,乖火车去丹阳的,后来,奶奶又让我给叔叔带一条棉被,还有二十多斤山芋,就说,百步无轻担,还是乘班船吧,一个小孩子家,带着这么重的东西,走那么远的路,吃不消,于是,便有了我这第一次乘班船的经历,尝到了行路难的人生体验。那天,一大早,我就去后塘桥等班船,我等了许久,见班船迤逦而来,正准备上船,不料,班船径直疾驶而过。我追着问,为什么不停呀?拉纤的人说,到前头郑陆桥还要上货,带不了人了。要不,你明天到三河口乘船吧!

        无奈,我几天来的兴奋,遽然消散,只得恹恹地回家。三河口离家有七八里路,比到后塘桥远,但班船从那儿始发,因而要好乘些。第二天,我起得更早,天上还挂着寒星,地上铺着白霜,我就赶到了三河口班船码头,很顺利地坐上了船。

        班船开出了,船头犁开水面,像游鱼一样向前穿行,水浪拍打着河岸,又撞击出洁白的水花,拉纤的人,一路哼着有节奏的号子,犹如一首欢快的歌,我的心情,也随着船的行驶而活跃起来。船舱里,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都在热情地交谈,好不热闹,但更热闹的,要数那一男一女唱小热昏的,他们一唱一合,诙谐滑稽,引得大家一阵阵笑声,末了,是卖梨膏糖。我之前只是在节场上,看到陈亚青卖拳,这小热昏还是头一回见到。船过了郑陆桥,我忽然内急,问哪里能如厕,周围人都笑了,船上还能带茅坑?一人指着船艄说,喏!那里便是,我一瞧,一位婆婆正扯下裤子,蹲下朝着河里解手,没有丝毫隐蔽,更没有任何尴尬。往常,小赤佬说起常州的事,我们因寡见少闻而钦羡,日后回到村里,我也可给村上的俦侣吹吹牛了,还有那个婆婆在船艄对着河的举止。

        突然,只听得啪的一声巨响,船剧烈地晃了起来。我不知发生了什么,走出船舱一看,桅杆断了。原来,这一路上要经过好几座石桥,船在过桥的时候,拉纤的要跑到桥面中央,拔出桅杆,然后,迅捷地把杆子,从另一边放下插好,再继续往前拉纤。这回,船穿过羊头桥,这桥较长,有三个桥孔,拉纤人不知怎么的,上桥慢了,等到了桥顶,船已进了桥洞,而桅杆高于桥洞,因而被撞击折断。这下,纤是拉不成了,二个拉纤的人,只好回到船上,二人摇橹,二人一人拿一根竹篙,在船二边撑。 这下,船比拉纤慢多了,原本中午能到常州,恐怕到天黑也到不了。船舱里是一片嘈杂声,我心里也着实着急。我计划乘下午的火车,去丹阳,这是叔叔告诉我的,中午到不了常州,错过了那趟火车,可咋办?

        随后,我的担心,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因为又遇到了新的情况而进而加重了。船走着走着,突然停下了。这又是怎么啦?一问,停船的地方,叫沈家村,离青山桥还有近十里路,沈家村往前,因为正值秋冬枯水期,河水太浅,船不能继续航行了。

        走就走吧!我带上行李,随大家一起上岸。停船的地方,不是码头,人员上岸,走的是跳板,我走在跳板上,那跳板上横向有一道道木楞,也许是为了防滑,但走在上面,颤颤悠悠的,令人心惊胆颤,加上我拿着行李,影响视线,一脚站立不稳,连人带东西一下子从高空摔了下去。我连喊不好!我心里想,这回准在劫难逃,不一命呜呼,也会断胳膊断腿。谁知,也是巧了,我当时背上背着山芋,双手抱着被子,面朝地,由于被子的缓冲作用,竟毫毛无损。

        上了岸,到火车站还有一段路,我不认识路,这些东西又累人,我不由埋怨起奶奶来,都是她非要我带这些东西,成了我的累赘。这时候,过来了一个人,扛着一根扁担,说是帮我挑到火车站。我不知道他是什么人,只以为碰到了做好事的人。之前,光听说城里人势利,原来,还有这样的好心人。我也没有推辞,一路小跑,跟着他沿着河岸,进了城,又七拐八转,走大街,穿小巷,来到了火车站。可是,令我想不到的是,那人问我要一块钱,说是脚钱,原来他是脚夫,我从三河口乘班船来城里,也才二角钱,他从沈家村挑了这点东西到火车站,却要收我一块钱,我心疼死了,我后悔涉世太浅,不懂这些,不然,就是再累,也断然不会上他的当。

        而今,上城已经不难,可是,人生的艰难,却将永远延续。

        人生如苦旅。我头一天,没有乘上班船,第二天,在路上又遇到种种不顺,还差点从跳板上摔下丢了性命,最后,又被人坑了钱。回想这一路艰辛,我又想到了自己的人生之路,与其何其相似。我从呱呱坠地那一天起,就伴随着不堪的磨难,在我的人生之路上,虽然看到了美丽的风景,但也看到许多丑恶,甚至遭遇命运不公,一路上,充满坎坷和曲折,从来没有顺风顺水,平坦无阻,尝遍了人间的冷暖。反过来说,不经过磨难,也就不成为人生。一个人要想活出不一样的人生,除了知识、才能、机遇,更重要的是要有常人为耻的功夫。我记得杨绛说过一段话:人生之苦,实在深重。若你选择与世无争,人们便会利用你,甚至凌辱你。而当你稍有才华和品貌时,嫉妒和排挤便会随之而来。若你选择宽容和退让,又会可能受到侵犯和伤害。唉!人生苦,人生难啊!

        当唤起我对这段乘班船回忆的时候,我有时想,那回,要是不去乘船,或者不让脚夫挑行李就好了,可是,走过的路,永远不会退回去,再多的后悔,也无济于事,正如有一个哲人说过,假如能重活一次,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伟人。这世界,没有假如,不认可假如。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