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迟满足感。
我们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总是喜欢先挑容易的去做,难的拖到最后。
在高中的时候,老师经常告诫我们,考试之前一定不要紧张,先挑容易的去做,碰到难题,先快速的思考一下,如果觉得没有解题思路,就迅速的跳过,直接转去做下一道题。这样,主要是为了节约时间,提高正确率,确保该拿到的分数一定要得到,这种先易后难的方式,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也影响了我们很多年。
在工作以后我们却发现,因为习惯了先易后难的思维方式去做事情,又没有人在旁边随时监督自己,以至于碰到难的事情就一拖再拖,很多都没有做,直到最后直接放弃。其实我们不妨试着换一种思维方式,先解决难题,再去做容易的事情。这样难题优先解决,给自己一些信心,再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去做简单的事情,就会比较有一个完美的结果,而不至于做事情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古典老师在《拆掉思维里的墙》一书中,《一套房子消灭一个梦想》这个章节中假设过一个这样的事例:小强和小明是同年从同一个专业毕业,在同一家企业工作。后来有了收入之后,小强把收入拿来投资房子,成家立业,过起了幸福的生活。而小明则用来投资自己,学习知识和课程,辛苦提升自己。十年后,小强在公司里做到了经理职位,年薪20万左右,而小明则和朋友一起创业,持有股份,年薪68万左右。
我们选择当下的安稳和幸福,不如投资自己,让自己增值,为以后的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生活中的成功者总是先苦后甜的,过早的自我满足,在后来往往会消磨掉人的激情和意志力。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在该奋斗的年纪,不要过早的选择安逸,让幸福来的慢一些稳一些,更久一些。
二、给予不等于爱
关于爱情,安妮宝贝曾经写过一篇《最好的爱情》:
真正的爱情是不要束缚,不要缠绵,不要从对方身上索取很多,而是两个人一起肩并肩,看看这个落寞的人间,是两个人一起进步,共同成长。
我们总是以为爱就是索取和给予,特别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如果父母过度给予,孩子过度索取就变成了溺爱。
记得1月份冬令营的时候,营地里有一个深圳过来的五年级的男孩,妈妈把他送到营地之后千叮万嘱让我们老师一定要好好照顾他,多多关注他,要帮助他成长和进步。然后和我们老师讲关于孩子的注意事项,整整讲了一个小时,直到我们要上课了,其他家长都催促她先回家了,才恋恋不舍的离开。结果刚走五分钟之后又返回来,交代我们老师回到宿舍之后,一定要把他儿子的衣服全部都用衣架挂起来,要不然他不知道明天要穿哪一件衣服。(他给儿子带了两个大箱子,一个大背包的东西,两个箱子都是24寸的行李箱)(冬令营总共8天的时间)
更让我们惊讶的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对儿子时时刻刻关注的行为。除了上课时间,其他时间她无时无刻不在联系儿子,儿子用电话手表跟她发微信和讲电话,吃饭的时候,回酒店的路上……一遍一遍的问他儿子各种生活学习的情况,然后就联系其他老师,跟我们讲要怎么怎么照顾帮助他儿子,让大家都很崩溃。让我觉得最过分的一件事情是在第4天的晚上,去检查宿舍的时候,看到他房间和卫生间都堆了一地的衣服,而他在和妈妈抱怨说衣服都脏了,都没有衣服穿了。他妈妈立即就问他,需不需要再寄一箱衣服过来?我听到了之后立即让他挂掉了电话,带他去学洗衣服。教了十分钟,终于教会了他洗袜子。于是让他拿了一件自己的T恤去洗,他洗了半个小时才洗好,挂起来。这时,他妈妈又打来电话,问他在干嘛?他说刚才在洗衣服,她妈妈接着就说:"宝贝不用洗啦,赶紧去睡觉,到时候拿回来,妈妈帮你洗。"于是我让他先把脏衣服从地上收拾起来,这时,他妈妈又开始说:宝贝,你不用收拾了,妈妈来接你,再帮你收拾,你赶紧去睡觉,不用管这些,好好休息,学习就可以啦!"对于这个妈妈的行为,我们真的觉得忍无可忍了,后来3天直接关掉了孩子的电话手表,每天跟他妈妈沟通汇报一次孩子的情况,才让情况有所改变。后来几天终于教会了孩子许多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不知道有多少父母只是一味的溺爱孩子,让他们什么都不去做?一味的溺爱和给予对孩子的成长,并不会有任何好处,只会让他们形成依赖和不劳而获的心理。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有适当的放手和拒绝,让他们自己成长。
三、如何处理问题?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总是在磕磕绊绊中度过,在遇到矛盾和冲突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有两种常见的错误方式,第一是指责。指责,主要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
第二是视而不见,是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眼旁观。
其实正确的处理矛盾和冲突的方式是先反省自己,再换位思考,然后才有立场去评价别人。
不管对任何人,在不违背法律和道德标准以及自己的原则和底线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宽容的态度。
在房龙的《宽容序言》中,守旧老人固守法律,不肯相信先驱者,坚决杀死了先驱者。在很多年后村子大旱的时候,守旧老人不得不离开了村庄,他们才幡然醒悟,当初先驱者是对的,他们错了,外面的世界的确很美好。其实如果当初他们没有那么固执己见,对先驱者多一些宽容也不会有悲剧的发生。他们相信先驱者的话离开村庄,也许他们去到更美好的地方去生活了。
我们对于未知的东西总是,总是会强加一些个人的意志去判断,这样往往会有失偏颇,偏离事情的本真,其实应该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去面对。对事不对人,以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去处理和判断,找到矛盾的根源,再去沟通和解决就比较容易和有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