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越是刻意地去做一件事情,到真的要做的时候反而不知道从哪里开始了,就好像提笔写这篇文章。设想过无数个开头,但却接不上结尾。
大学本应该是个色彩斑斓的历程,它确实也是,步履太匆匆,还没好好地感受,时间便被偷走了四分之三。“顺其自然”在高中的时候被我奉为人生信条,然而上了大学之后却从没出现过脑海,我是远离了平常心有多久。
而我现在相对脑子不知道在想什么快要爆炸的脑袋说:“顺其自然吧,孩子”。
明年准备轮到我的毕业季?
六七月时候的毕业季,还是师兄师姐们的毕业季,每赶一场毕业照,便会暗想:嗯明年就轮到自己了,我一定不会拍那么多场毕业照,在大热的天气下穿那么厚的衣服简直是自作孽。随即又叹叹气:可是这可能就是最后一次能在校园放肆的机会了,拍下的照片越多,能框住的人就会越多,记忆敌不过时间,自作孽不过只是为了和时间作最后的一点挣扎罢了。
毕业季还得思考的一个伤感问题是,你愿意做第一个走的人还是做最后一个走的人?就好像情侣之间常常会被问到“如果白头到老,你会选择先死还是后死”一样。他们说后死的人是会比较痛苦,因为ta要独自一人留在这个世界上抱着老伴的照片孤独终老。我想我会做最后走的那个人,我只是想简单地想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面多一秒。我只是怕一旦走出宿舍这个门,我会渐渐找不回最初的自己。
下个月准备校招找工作?
曾经最担心的也不想面对的事情,现在确确实实地杠在我的面前。有人对我说过,我们根本就没有什么选择权,都是被生活选择的人。我无言以对,因为没有底气。曾经天真地以为可以看多一眼世界能够多一份选择,看过了之后便开始懊恼,选择多得让你开始丧失选择的能力,眼花缭乱。我想怎么样怎么样,最好怎么样怎么样,这个也可以那么也可以,于是迷茫,挣扎,恐惧选择,放弃选择,宁愿被生活推着走。
如果说现在还不知道应该选择怎么的职业不知道会被鄙视多少番,但事实确实如此。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工作这个东西,不能说你看到是这个样子的,它就会是这个样子的,在还没有试过之前,谁都不敢断言这个就是自己想要的工作。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对一个还没出社会的学生,连自己真正想要努力的方向还没明确,就提职业规划未免太苛刻了一些。
我发现这样的生活模式并不是那么适合我,当我设定了目标之后,常常会发现力不从心,总是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很自卑,被大神甩几条街;时间很紧,也常常会害怕自己努力的方向是不是正确的,总是力图找到捷径,这让我变得很焦虑甚至很功利,开始怀疑自己,缅怀过去,以此往复。我意识到这个是很糟糕的现象,我赶紧喊了stop。
所以我选择关闭之前的思维模式,我不想要提前给自己设立目标,在看着自己的目标远在天边自己却有心无力的消极会完全把我击垮。人生的选择不应该只有一个,我要做的就是一直尝试,尝试做各种不同的事情,这个世界上总会有容得下你的地方。换一种思维方式,可以获得新一轮的释放,目前对我来说,或许目标并不是那么重要,重新找回最喜欢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管他的工作呢!还没工作就这样折磨自己,出来工作的还了得!
现在的我是焦虑的,写下的文字也是以悲情为导向。但我深切地知道,即使大学虐你千万遍,你也无法忘却间隙里细碎的美好。背影越拉越长,负担越来越重的同时,你丢掉了童真,纯洁和不羁,于是,你开始缅怀过去。就好像能够预测以后的生活一般,我在这里敲下这段文字,警醒自己,即便日子很艰难,也要认真地对待每一天,每一天都是倒计时。
细碎的美好,这里只说宿舍,毕竟是生活了四年的地方。
犹记得第一天报道在宿舍楼道的时候,有个女生跟我说了声你好,然后她成为了我的室友。她真的是个奇葩,但却也在剩下的日子里带给你无数的笑点。
宿舍有点闹僵的时候,以为要在宿舍不说话四年,心情是无比消极的,但四个人坦诚相对,一起到辅导员室求开导的场景也不会再有了吧。换了一个新的舍友,宿舍气氛竟然变得无比和谐。我想,即使有些人离开,也会有新的人进来,你不会一直孤单。就好像“上帝关上你的门,会为你打开一扇窗”的同义句。
卧谈总是能从天南聊到地北,聊方言的时候笑点也总是那么低,主题也常常会是某某班的帅哥今天怎么怎么了,时光在流逝,青春却希望常在。趁着还有人听你诉苦,好好地挥霍一把。
每次回到宿舍都不用担心只有自己,因为总有一个人会在宿舍,即便她在默默地看小说玩电脑不说话,但是她在,你就会心安。
······
无数个琐碎的事情在脑海中经过,最后留下来的还是陪你一起做这些事情的那些人。所以常常会为新人走进我的生活而感恩和知足,甚至能够想象得出多年以后见面寒暄的样子。
常常听到人说,大学就是一个缩影的社会。如果是这样,那社会其实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黑暗,哪里都没有事事完美,我很庆幸我在大学里面遇到的一切。
而我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调整好心态,迎接大学里面最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