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啊,是时候了。夏天盛极一时。
把你的阴影置于日晷上,
让风吹过牧场。
让枝头最后的果实饱满。
再给两天南方的好天气,
催它们成熟,把最后的甘甜压进浓酒。
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谁此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
在林荫路上不停地,
徘徊,落叶纷飞。
——《秋日》 里尔克
时间飞逝,不知不觉就迈入了秋天。实话说,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秋天,因为在我的故乡,秋天从来都只是照片里的秋叶,书页上的悲凉,而非目之所及,心之所感。
秋天是如此的复杂,你不能简单地用冷或者热来描绘它。可是它是金黄的。金色的阳光,金色的落叶,金色的月光。它无疑是美的,而且是那种中国工笔画一样优雅而又让人忍不住产生怜惜之情的美感。秋天恰如一位官家小姐,持书静坐在雕花木窗之下,娴静而美好。它的到来是如此的悄无声息,它的离开却断然得近乎绝情。一场秋雨过后,冷意悄悄从围墙的间隙当中渗出。当学校的波斯菊彻底凋敝的时候,我才恍然发现,原来已是深秋。从来不曾想过,身处秋日中的自己是何等模样,我会喜欢或是厌恶这样优柔寡断,让人不自觉陷入忧愁的日子。不曾想,还没等我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第一个秋天似乎就这样悄然的离去了。
这篇文章我早已想写,却又总是觉得再等等,再等等,还不是秋天吧。离家千里,又逢秋日,却没有想象过的的那种忧伤。我是一个忧愁善感的人,可是唯独对人之间的感情很淡。人是多么复杂的东西,即使是父母与子女之间也不一定存在着毫无保留的无私之爱。一个人表露出来的情感远不及他心中所想,甚至是背道而驰的。有的人说我善于社交,其实我最爱独处。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大概讲的便是在冬日里独自坐在窗前,端着一杯姜汤看万物萧瑟。这样的从容随性一直是我心里最安宁的状态。不久前在心理课上老师总结出我是循环气质者,最好的状态应该是每天都保证和知心者交流。也不只是是还未寻到知心者还是老师说的有误,实际上每天晚上回到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就着一杯花茶在灯下看看自己喜欢的书才是我能想到的最治愈的时间。秋天看起来是多么适合这样的生活,这或许也是之前的我一直在心里对秋天有着深深向往的原因。
可是回首自己刚刚度过的这个秋日。这样的日子却屈指可数。秋天似乎和我想的太不一样了。
可是究竟是秋天和我想的不一样还是大学与我心中的模样大相径庭呢?
我想,大约是后者吧。大学并不想我曾经想象的那样的舒适。你拥有足够的自由,当然,一切的选择权利也都交到你的手上。你可以安逸而闲适的度过这四年,也可以每天忙得焦头烂额。你可以不去想自己的未来,但是未来就在你自己的手上。你可以认为自己已然学富五车,但是当你走出大学,你会发现自己所知甚少。有的人是焦虑的,因为大学之大让他看到了自己的渺小;有的人是紧张的,因为大学之学让他看到自己肚中似乎毫无墨水。在这一个秋日,我很忙绿,却也感到迷茫。这必定不是秋日给我带来的莫名的感伤。我每天都在忙绿,却不知道这样的自己究竟在向着何处奔跑,而现在的自己究竟是在其他道路上蹉跎还是正在正确的道路上披荆斩棘。
今天的英语课上,老师向我们介绍了odyssey years 是当代的人们在青少年和成年之间增加的一层过渡时期。在这个意义上的成年并不是达到法定的18岁,它更多的是指真正能找到自己人生的方向,拥有独立人格并真正承担起独立个人的责任的年纪。它可能绵延近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在这一段时间里,人们可能在不断地转变着自己的人生方向,或许不会像自己的祖辈那样,早早的找一份工作,建立自己的家庭就此安定下来。看起来漂泊无依,一事无成,实际上内心却一天比一天坚定。
既然身处这样一个人生阶段,所以也许我应该放下自己的焦虑,顺着这秋日的美好享受内心的宁静与安逸。只管奔跑,随心而行。总有一日,或许就在下一个秋日,时间会将答案带到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