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蓁蓁,你怎么能跟他们混在一起?”
“一个三好学生跟一帮不学无术的差等生混在一起去打架,还打了舞蹈优等生陈晨,你让老师怎么说你,你对得起你的父母吗?”
杨老师乏善可陈的教育从顾蓁蓁的左耳朵进去又迫不及待地从右耳朵蜂拥而出。她低着头小声为自己辩解了一句:“是陈晨欺凌同学。”
“胡说!”杨老师高亢的声音把顾蓁蓁吓了一跳,她抬起头淡漠的看着杨老师,就像无法昭雪的犯人等着最后的审判。
“陈晨是什么样的孩子老师还不知道吗?她跟你一样是个好孩子,你不要总跟那些不好好学习的学生混在一起,你看你现在都成什么样了!”
杨老师苦口婆心的规劝顾蓁蓁一句也没听进去,她觉得自己就好像是个误入歧途的失足少年。
顾蓁蓁从前的生活可谓真的是大人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学习成绩优异,课余爱好广泛,性格温和,长相可人,就连她的朋友圈内容都是快溢出屏幕的正能量。
直到最近,这个拥有完美人设的姑娘向众人翻开了硬币的另外一面。
她不再去父母安排的课余培训班,不再去老师推荐的读书会,朋友圈里不再是没完没了的学习。
她打破了自己小心翼翼经营的人设。
刚接受完连篇累幅教育的顾蓁蓁靠在操场的高低杠上,她偏头对我说:“你看,老师和家长就是喜欢定义我们。”
“陈晨是成绩好的学生,所以她不会做坏事;展希是调皮捣蛋的学生,所以好事也不会跟他沾边。”
顾蓁蓁的目光毫无目的洒向前方,她轻叹了一口气,继而说到:“大人啊,就总是摆出一副想当然的样子,他们总是在实现别人对自己的定义和定义别人间来回切换。”
文艺青年不能听嘻哈和摇滚;三好学生不能反驳老师;贤良的女子不能事业心太强;坚强的人不能哭泣。
人设这种东西,一旦出现,就像给你定做了一副漂亮的牢笼,每个被定义的人都会情不自禁的走进牢笼里,然后被框住。
开始营造他们优秀且幸福的人设。
“那你为什么一开始要进去那个牢笼?”我问顾蓁蓁。
“因为在乎别人眼中的自己。”她毫不犹豫地回答。
因为在乎别人的看法,希望别人看到的自己是优秀的、美好的。
“为了满足别人对我爱好广泛的定义,我的周末被各种我并不感兴趣的兴趣班占据;为了满足别人对我乖乖女的定义,我被迫形成从家到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规律。我总是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忽略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顾蓁蓁自嘲地陈述着,像是在说给我听,也像是在说给她自己听。
“那你怎么突然打破牢笼了?”
顾蓁蓁收回她毫无目的的目光,转头冲我笑了笑:“不想戴着面具一直取悦别人,最终度过对自己来说毫无意义的一生。”
依靠实现别人对自己的定义来取悦别人,渐渐的就成了活在别人眼里的人了。那只是一个并不真实的自己。
大宰治在书中写过:我装作老成,人人就传言我老成;我假装是个懒汉,人人就谣传我是懒惰虫;我假装不会写小说,人们就谣传我不会写;我伪装成骗子,人们就说我是个骗子;我充阔,人人以为我是阔佬;我故作冷淡,人人说我是个无情的家伙。然而,当我真的痛苦万分,不停呻吟时,人人却认为我在无病呻吟。
所以啊,不要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我们不过是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罢了。
你做不到让所有人都喜欢你,但你可以让喜欢你的人里面多一个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