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应是志同道合者,古人言:士为知己者死,而儒家一贯主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丝毫不敢有损伤”,可士大夫却偏偏甘为知己者而死,可见知己在古代士人心里之重!正所谓人生于世,大丈夫要有所为,而一些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之士,是必有所思,有所言,有所发,可空有一腔热血,却苦无知己,这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憾事!想那屈子投汨罗江自杀,亦是为此,众人皆醉而我独醒,他那将会是多么的孤独啊!子曰:知我者,其春秋乎,罪我者,其春秋乎!孔圣人如此,也就难怪历来的文人志士哀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什么良将易得,知音难求,什么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什么道不同,不相为谋,真是越是命运不济,越是知己难寻!无数仁人志士,莫不哀叹:人生当有一知己者而乐之、幸之!这也就想象的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了,这“朋”亦是志同道合的良朋知己!
翻阅历史,众多寻觅知己的志士,其思想大多是与儒家有关的,是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者。由此可以想到,这“知己”在古代,大部分是与“入世”、“庙堂”有关的,古代讲知人善用,而“知”都是针对领导阶层者而言。历代仁人志士所追求的知己,亦是领导阶层的赏识与重用,这点儿连孔夫子也莫不如是啊!他周游十几年,在众多诸侯之间,也是在苦寻能知他,用他之人啊!人都是有思想、爱好和情趣的,生活在物质的社会,每个人的路也都不同,所谓志同才会道合,这在爱人间也是如此,情投方会意合!追求知己也就是在追求同路者,人生不幸十之八九,不尽的忧苦又要何处诉说?想来追求知己者亦是如此,可世间的事不应有执着,一切都在一个缘字,这追寻“知己”也是!若说知己者,庄周何处觅之,陶潜饮酒自乐,又何处与友谈心抒志!“知己”,在他们的眼里,已没有寻觅的必要!
寻觅知己,这些年,我一直都在路上,想着那也是一段孤独的历程。上初中时,应试学习是痛苦的,每到放学,我时常会一人骑车,到公园的后湖看夕阳,那里的树林很密,很是幽静,我坐在湖水旁边,目送着一天的逝去,等到夜晚将至,这才黯然回去,那时候的自己是孤独的;到了大学,想法就多了,可充满了盲目与挣扎,情绪无处发泄,就经常在校园的南星湖畔独自徘徊,看那柳丝轻浮,心里也是孤独的。与朋友谈天叙事,心理终有那一块区域,很少被触及,每自孤芳自赏,怎能不说是孤独!以至于往往会有一段时间,心里会莫名的感到烦闷,越是在热闹的场合,心里却越是排斥,不想与人聊天,想着如此扯些不痛不痒的话题,又有何趣!寻觅知己的过程,古人的感慨,我是能体会的到!
昨天跟妻子聊天,说我在母亲眼里是如何如何,我才恍然大悟,想着自己这么多年都在陷入“知己”的怪圈,何苦去求他人的理解!这时候我才猛然想到,若说孤独,世间还有比庄周孤独者乎!孔子还有颜回,庄子又有何人!社会上常说“理解万岁”,可现实尽不是如此,每个人的学识、阅历不同,想要理解也就难了!战国期间的群雄相争,要理解当时的庄子心境,真是难事;东晋时期的奢侈浮夸,想要理解陶潜的怡然自乐,也是难事!春秋末年,孔子一心要恢复礼制,也是诸侯者所难理解的,所以啊,大多寻觅知己者,其心境已超越常人,“苦寻”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知己”不应追寻,真可谓可遇而不可求啊,因为生命是有层次的,像庄子这样的心境,要理解他人很容易,找寻知己却难了!每个人的生命亦是过程,随缘遇缘,又何须让他人理解!可这对于世间人亦是难事,但转念一想,如果身处名利之间,不管是齐家治国者,还是追名逐利者,举目皆是,何愁无知己啊!这也就没有什么可难的了,尤其是一些臭味相投的人,更是容易追寻!这知己难求必然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者,或者是真正的大智慧者,别人达不到的境界,又如何在世人里找寻呢!像范仲淹、屈原者,亦是前者,胸怀报国之心而无力施展,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是谓执着啊!像孔圣人、孟子者,亦是后者!可在生命的层次中,还有一种人的存在——随缘遇缘者,想着生命不过是灵魂在人间的一种过程,那知己得之何喜,失之又何忧呢!不在人所处的物质之中,还会考虑有没有知己,会不会理解吗?随缘遇缘,他们的生命就是过程,所以又何须执着!
2016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