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缺衣服的年代

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缺乏理想梦想,缺少爱与被爱,但最不缺少的应该就是物资比如衣服。

在父母那个年代,多数人穿的军绿或者灰蓝,少见红黄等鲜艳颜色,布料剪裁也是千篇一律。

那时候人们不允许标新立异,不允许奇装异服,朴素简洁就是美。

那时的人们崇尚节俭,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三年三年又三年,一点都不夸张,老大穿了老二穿,爸爸穿了儿子穿,有件好衣服,堪比传家宝也不为过。

父母辈的节俭朴素,还不算什么,更夸张的是爷爷奶奶那一辈。

小时候,听爷爷奶奶简述早年故事,经常有一家人同穿一条裤子的说法。

一家子就只有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没有裤子的只能缩在家里。

倘若一个家庭中,每人都有裤子穿,那即使不是大户人家,也是小富地主之类了。

我不知道这种情况,是否是真实发生过的,但是既然很多老一辈人很多人都讲述过,所以推测大概是真的吧。

以现在的生活中的我们,去想象那一家只有一条裤子的年代,既感觉不可思议,又难以想象和相信。

不过,总的来说,我们庆幸生活在现代,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虽无大富大贵,至少生活无忧。

五一时候,回到老家,翻起了儿时的衣柜,满满的回忆。

80后的我们,即使称不上是衣服爆满,说丰富多彩还是可以的。

很多衣服,都带着美好的往事,如果不是重新翻到这些旧物,恐怕很多事情都不会再想起来了。

很多衣服,质量还好,只是因为过时,或者款式颜色不好看,没人愿意再穿。

想把成色尚好的衣服给侄女穿,可是小孩子有自己的想法,说什么都不肯穿。

果真是时代变换了,想当年我小的时候,根本没有挑拣的余地,都是父母给买什么,或者亲戚给什么,然后就穿什么而已。

而反观现代的小孩子们,挑剔的很,颜色不满意不要,款式不满意不要,太旧了不要,甚至有的因为没有他喜爱的汪汪队奥特曼也不要。

现在的小孩,几乎家家都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心肝宝贝。

吃穿用度一应物品都要选最好的,生怕不如别家孩子,亏待了孩子。

或许因为父母或爷奶是之前从苦日子里熬出来,一丁点苦都舍不得孩子去受。

而关于衣服,小屁孩儿们生来就见身边大堆的衣服,每天换新怕都穿不过来,对于衣服,或者对于任何物资,他们是没有患得患失的感觉的。

一切都触手可得,一切都理所应当,他们的观念自然就不同,也就无法要求他们有珍惜和储备的概念。

于是乎,经常在三代四代同堂的家庭里,孙子女胡乱花钱想买啥买啥,之后又到处乱扔;父母虽一边训斥,一边自己也乱买,淘宝、快递满天飞;而爷爷奶奶一辈,看到扔什么都可惜,看到什么都想捡回来,愣是把高端公寓攒成破烂堆。

不同时代的人,关于物资,关于金钱的观念差异太大,每天里充斥大量矛盾。

虽然大家出心都是好的,虽然大家都想家和,但又完全无法理解彼此的行为。

几代人价值观的不同,正体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化,体现出时代的不同。

于国,这些进步无疑是好的,毕竟,一家人只有一条裤子的日子,谁也不想再见到。

于人民,应该也是好的,吃饱穿暖奔小康,快快乐乐来生活,还有何求?

于下一代,我想好坏各半吧,拥有更多物质的同时,伴随了更多情感的匮乏;面临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必要造成大量浪费。

人类社会的繁荣,经济的发展,于地球,于宇宙只是一瞬间,它们自会见证一切。

至于人类现阶段的好坏,未来的趋势,我这等凡人看不懂,也左右不了。

多想无益,唯有埋头苦干,努力挣出自己天地!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