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希望自己能够做到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不跟风。有时,看到别人长篇大论的观点看似有理有据,你总觉得怪怪的却又说不出来到底哪里有问题;有时,看到网上疯传的各类谣言,你知道没有道理但却又无法反驳;有时,看到网上的各类有相互违背的行为,你却无法准确区分。我们不会心甘情愿的沦为他人的思想奴隶,却又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对于这些观念或者态度做出很好的评价。
这是为什么?可能是因为你不知道怎么样提出其实有效的提出一些关键问题,因为通往合理结论的道路往往从问题开始,并且一路和问题相伴。
激发你的批判性思维
当你在看别人文章的时候,他们观点中的不当之处中不会一直不停地自动跳到你的眼前。做为读者和听众你必须要保持全神贯注,而保持精力集中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地提问,批判性的提问时检索信息和搜索答案的最好方法。
批判性的思维既可以用来捍卫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以用来评价和修正自己的初始观点。
当然,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养成还是离不开大量的练习。首先,我们要形成一套完善的思维体系,然后将在日常的生活之中不断锻炼我们的批判性思维。
养成你的思维体系
当我们阅读一篇文章,或者听一个演讲的时候,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内容的三个要素:问题、结论、证据。只有当我们准确的找到这三要素,并进行合理的推理、吸收和归纳时我们才能正确的理解作者的意图,以及我们是否需要接受他们。
问题:
作为理解和批判的第一步,我们一定要了解作者的意图是什么。论题就是引起对话或者讨论的问题亦或是争论,它是后续所有讨论的驱动力。
常规说来论题也分两种形式,即描述性论题和规定性论题。明白这两点之间的差异很管用,因为你做出客观评价到底是什么样,主要取决于你说回答的论题的类型,不同类型的论题其结果自然也不尽相同。
描述性论题主要指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各种描述的精确与否提出的问题,如家庭暴力常见的诱因是什么?音乐学习是不是有助于提高一个人的数学能力?等等
规定性论题则是指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提出的问题。比如说公里学校应不应该教授智能设计?等等。
结论:
要想找到结论,批判性思考的人都会问道,“作者或者演说者希望证明的是什么?”或者“和我交流的这个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或演说者对着两个问题的任何解答都是结论。
结论是逐步推断出来的,它们源于分析推理,结论是一个个的观点,需要其他的观点进行支撑。相应的如果没有证据支撑的断言就是纯观点,而不能被称之为结论。
理由:
请记住理由有各种各样的类型,主要取决于论题的种类。但是请记住理由是模具,结论是据此得以成型和修改的,二者之间的关系切不可颠倒。
明确上述三点可以帮助你识别任意一个信息的基本构成要素,这时候你已经大踏步迈向理性思考的终极目标—形成自己的理性判断了~接下来就是核心部分将结构论证图放到更清晰的焦点之下细细审视。
结构论证图的审视
1,哪些词语的意思不明确?
e.g. 高收入能够带来幸福感? 核心词高收入和幸福感的定义是不太清楚的,这点需要我们从论述中进一步寻找其确切的含义。
注意:但你遇到这些核心词的时候要避免两重障碍,一层是你自认为的和作者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二层是术语只存在一个明显的定义。克服这两重障碍你才能真正的找到它所包含的意义。
2,证据中的隐藏层面—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e.g. 地方执法机构应该采取更多的措施来强迫乱丢垃圾承担严重后果。很显然,人们不会积极主动的遵纪守法,因此城市警察必须采取行动。如果不强制执行法律,我们又怎么能期望会有改变发生?——在这个例子里作者理所当然的一个想法就是有一种价值观(集体责任)要比另一种价值观(个人责任)显得更为重要。
注意:作者或演说者在进行论证的时候,会有一些他们认为理所当然的想法,这些想法他们不会说出来当时却需要我们去仔细推敲他们,这些想法也是一种重要的无心纽带。这时候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必须要有什么样的想法才能将原因和结果联系起来”。
3,推理过程中的谬误
作者在推理或论证的过程中会特意实施一些轨迹花招,来迷惑或者使你相信他的结论是正确的。
当然这些小花招就不胜枚举了,如偷换概念、进行人生攻击、转移话题等等。一旦你发现作者的推理过程中存在谬误,你就应该及时驳回其推理论证。
4,证据不一定真实有效
当作者在采用一些证据进行论证是,如自觉、个人经历、典型案列、专家意见,科学报告等,我们都需要对其进行判断。通过一系列的关键问题来找到答案。如谁发表的?作者或机构是否存在明显偏见?背景是什么?数据是否为最新的?证据的样本量、概括性如何?是否刻意遗漏很多信息?等等,通过这些来找到问题的真正答案。
5,结论是唯一的吗?
前面我们说过理由是模具,结论是根据模具得以推导的。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其他合理的结论。在面临结论的时候我们避免二分法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往往将一个可能存在多种答案的问题假设成只有两个可能的答案。
比如:美国应不应该涉足其他国家的维和行动?
回答应该或者不应该就是二分法的思维,回答这个问题也可以多面化的,只要我们明确结论在时候是精确的,在什么地方是精确的,结论是为什么或为了什么目的才是精确的。也就是说我们回答这个问题时只需要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应该是什么即可。
学会上述的几个方面,我们就可以学会如何批判的去看待一些事情。或许可以根据上面的方法,针对某一篇社评文章、新闻报道进行研读,并给出自己的评价和判断。
Tips:常见的思维方式有两种:
海绵式思维:就像是海绵放到水中的反应—充分吸收水分。吸收外界信息的越多,就越能体会到这个时间的千头万绪从而为获取的知识会将以后进一步打下基础;这种是种被动的方式,可以轻松得来;但是致命缺点是它不能告诉你如何做出取舍,并且没有提供合适的方式。淘金式思维:积极主动的读者和听众提供一种可效仿的模式,他们得尽快决定自己的所见所闻到底价值几何。海绵式思维强调单纯的只是获取结果,而淘金式思维则重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与知识展开积极互动。当时这两者也是互补的,你想要披沙拣金,你的斗里面总要有沙子才能进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