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曾在《半生缘》中如此写道:
“如果我不爱你,我就不会思念你,我就不会妒忌你身边的异性,我也不会失去自信心和斗志,我更不会痛苦。如果我能够不爱你,那该多好。”
2005年11月,韩国三星董事长的小女儿李尹馨在美国纽约自缢殉情,年仅26岁,香消玉殒的消息传来时,举世哗然。
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一生呼风唤雨,可惜她唯一渴望的爱情却是人生禁果。为她惋惜的同时,也为世人敲响警钟。
1,情窦初开
小公主李尹馨从小就生活在众人羡慕的、韩国三星巨头家庭,父亲晚年得爱女,视她为宝贝,能做的全都亲手安排了。优越的生活使她备受宠爱,从未接触过任何逆境,很少有机会接触真正的社会。
直到有一天在赛车场遇到她的白马王子,从此覆水难收,即使父母竭力反对,她仍然坚持我心依旧。只可惜出生在权势家族的她是不允许追求自己的爱情。
2,情缘终结
26年一帆风顺的生活突然变得面目全非,霎那间一颗火热奔放、单纯幼稚的心,再也承受不了被拒绝被否定的现实。
情窦初开的她找不到内心倾诉的对象,从未经历过生活的挑战和风雨,她从失望走到绝望到崩溃,最终选择离开这个世界。谁能真正理解李尹馨所经历的痛不欲生的最后挣扎。
人生第一次想追求自己的爱情,自己的生活却遭到了各方面的攻击,圆满幸福的生活成就了她,最后也葬送了她年轻的生命。
3,阴阳圆缺
李尹馨26年在溺爱和完美中度过,极度丰富的物质生活,使她脱离与现实生活的链接。生活永远是风轻云淡、岁月静好。一切就像童话世界那样美好灿烂。
当家庭反对她的恋爱生活时,面对人生的第一次挫折,幼稚单纯的李尹馨不知所措,虽然知道感情上的需求,但能力上过于脆弱和激进,男友最后的退离,使她失去面对世界面对生活的勇气。
一个从未受过沧桑和悲痛的人,突然间要面对如此巨大的挑战,是难以忍受的。即使一个凡夫俗子都会衣食不寝,更何况一个豪门千金,从小到大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无忧无虑之中。
对于财富与地位,快乐与幸福,均不需努力就一切在握的人来说,她不需要像普通人一样去奋斗去争取,但这样的生活总是活得有些迷茫和空虚。
4,前車之鉴
随着世界贫富差距的扩大,富二代官二代越来越多,对于这批年轻人家庭背景是好事,还是坏事,关键在于父母和孩子怎样面对生活的挑战。
父母:
可怜天下父母心,相信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幸福快乐,免受生活的折磨。中国有句老话:捧在手里怕摔坏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描述的就是父母过份溺爱。
有些父母竭尽全力为子女遮风挡雨,其实这样做并不是爱孩子,反而害了他们。因为:
- 父母不可能一辈子为子女撑伞,等到撑不动了孩子该怎么办?
- 孩子年轻时可以学习这些人生技能,父母剥夺了他们的机会和权力,使子女一辈子失去掌控命运的能力。
- 有一天他们为人父母,更不懂得怎样去帮助他们的孩子成长。
美国前总统、千万富翁特朗普的集团公司拥有各种房地产、宾馆、赌场和高尔夫球场,对子女的教育特别严厉。女儿伊万卡早年就跟着父亲经商学习公司管理,现在早已能够独当一面,经营家族产业。
这是一个人人羡慕的家庭环境和成功典范。
连续剧《走西口》中田家村田家大院的田公子田耀祖,把田家的田产、房产、祖业与太太统统都赌光光,最后自己一人走西口,就是家教既不当又不严。
《三字经》中有一段: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意思是: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作为父母要相信孩子的判断力,千万不要把子女的前途和幸福当作砝码来交易,一不小心,就会引火烧身,留下终身遗憾。即使孩子的选择最后失败了,那也是他的选择,相信一定会吃一堑,长一智,成长的更快更成熟。
子女:
普通人总是羡慕富家子弟的生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用那么辛苦和折腾。的确有钱好办事,富二代官二代有他们的优势,但也有劣势,你一定在想,有钱有势怎么会有弊处呢?
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要改写自己的命运,需要勇气、智慧和信心,更需要魄力和毅力。追求目标的过程会真正锻炼一个人,而且得到的回报和心理满足是无以伦比的。
当你自豪地站在人生巅峰,笑傲江湖时,那份自信和骄傲,是金钱买不到的。相反,富家子弟要走出舒适圈,去做那些平常人的创业,需要加倍的勇气,即使成功了众人还会以家族背景,淡化他的努力。
粥左罗,一个山村里的男孩,连续二年拚命报考北京的大学。
毕业第一年摆地摊、做服装店员;毕业第二年,从小编做到新媒体经理,写出百篇10万+;毕业两年半,做到年薪50万副总裁,课程销售破千万;毕业第四年创立公号@粥左罗,3 个月做到 20万用户,月入20万;毕业第五年,实现从自媒体到公司化转型。
个人成长起点低没关系,持续精进最重要。
试想,如果粥左罗是一个富二代,他会有今天的成就吗?越贫穷就越努力,旨在改变自己的命运!
人这一生经历过挫折和逆境,才会真正懂得珍惜和坚强,只有当我们为目标而拚命奋斗时,才感到生命的活力和意义,才懂得生命的洗礼是何等重要!
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自己原生家庭的烙印,去开始成长的历程;我们一生都是带着自己原生家庭的缺憾,去寻找、修补和愈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