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三岁的老二,觉得他很可爱,心都要化了很想很想去抱他亲他,觉得他是那么的美好。看到五年级的老大,每天作业不做,房间不收,天天只是想打游戏,两句不合还顶嘴,真是烦腻了!”
如果你是一个二胎妈妈,那么这段话你熟悉吗?会有一点同感还是极大同感。
我在读书会听到不止一个妈妈这样吐槽,而且伴随着这段表达,很多时候还带着眼泪,呜咽中说的是“我又吼了老大,甚至还动了手…我觉得自己很不应该,都看了那么多书,上了课,为什么我还控制不住自己?”
同是自己生的娃,为什么感觉上那么大差别?因为性别?还是真的“长大了都不可爱”?
带入觉察你会发现,你的这个感觉是一个瞬间的突击,是邻家那个别人家那个成绩又好、房间收拾一丝不苟的孩子?还是谁谁同班同学获奖?一个个突如其来的信息就像耳光,扇着妈妈的脸,这到底怎么了?
这背后的逻辑,我分析有以下几点:
1、对期望值的管理。我们拼尽全力培养的孩子,确实就是一个普通人,然而,我们不愿意承认,至少,一时半会不能接受。对小小孩子,没有什么期待,一点点进步足以发朋友圈晒闺蜜群,可爱爆表那是遗传了妈妈的颜值。对学龄儿童,大家面对同一份考卷,一样作业,单一的评价系统,孩子的独特性被抹杀了,我们在比较中,悄悄地提高了自己的期待值,别人娃的水平“应当”也是自家娃的水平,然而,看着自己娃差别那么大,自己心态崩了。
2、对行动力的管理。在提升期待的同时,没有付出行动,比如,一次次和孩子的沟通中明确我们共同目标,我们希望他能做到的、同龄孩子普遍能达到的、他个人认为自己愿意去到的,这几个方面达到平衡的一个目标,然后通过实践给孩子正反馈,证明他是可以的!
3、两个孩子的平衡。孩子是活在当下的,尤其是小婴儿,能够代购我们纯然的快乐,而且简单的体力(吃喝拉撒)伺候好,就能获得笑脸,不带一丝犹豫,没有任何条件,这是面对其他关系中难以得到的。所以,我们也特别满足和开心获得这样的反馈,但辅导大孩子作业往往是智力与体力双重纠缠,时不时败下阵来,所以要提醒自己,每个孩子都有这样的小时候,更会有未来的学业之路,他们也在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记得,各位妈妈,关注老二的同时,不要忘了关心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