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迈尔斯所著《社会心理学》中写到:“我们生活的大部分是围绕社会比较而进行的。当别人不漂亮时我们就觉得自己美丽或英俊,当别人迟钝时就觉得自己聪明,当别人冷血时就觉得自己有同情心。当我们评价某个人的表现时,不可能不把他和自己作比较。因此,我们可能会为别人的失败而暗自高兴,特别是当我们嫉妒的人遭受失败或遇到不幸,而我们不太可能遇到这种倒霉事之时。”
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对比别人并不是什么坏事,反而是可以促进人不断自我进步,所谓见贤思齐,取他人之精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历史上的国家,看不到别的国家快速发展,始终处在天朝上国的自我梦幻中,无法发现身处的环境已经危机四伏,所以待到被坚船利炮敲开国门时已经自乱阵脚方才开始看到了别人的发展。
今天,我们渐渐地习惯了这样的对比逻辑:我终于发现了别人的一个错误或者缺点,于是乎我内心油然而生优越感,进而在尽可能多人的场合找一个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别人的错误或者缺点。
在公司的一个部门中往往并不缺乏这样的人,有的甚至已经很习惯用别人看来难以接受的夸张方式表现出来,当着领导的面,从而突出自我的优秀。
也许领导还真的以为这样的人挺优秀,于是你失望甚至绝望,进而对于工作态度也发生由积极到消极的转变,就此迷失在尘世间随波逐流。
假如你也深陷在这样的对比中,甚至也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评价他人,你也就慢慢地忘记了自己要去向哪里。
今天的社会,在我出生的农村里,无聊的对比常会很伤害一个人的内心,生活在农村的人们面对大把时间和贫富差距,通过闲聊的方式打发时间并且以这样的方式来寻求生活的乐趣,闲聊大多是随意地评论身边的人,与这家说那家的人与事,而与那家又说起这家的。
有些话纯属流言蜚语,没有任何依据地胡思乱想,而喜欢编造的人却说得那么逼真,而且都是一些自己觉得幸灾乐祸的事情,好像那些总不会发生在他家似的。
故而今天的农村社会已然没有那么纯朴,反而甚至可以用令人有些厌恶来形容了,流言蜚语飘荡,人们喜欢那种幸灾乐祸的感觉,喜欢去打听各种不那么让人愉快的事情,以别人的痛苦来消遣自我的大把无聊时光,却还觉得乐在其中不知疲倦。
02
从这样的角度看,城市的生活也没有什么不好,至少身边的那些人没有什么时间去多管别人家的事情,每个人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整个世界都安静了许多。
但你别忘记了长久工作的职场也会形成一种舆论氛围,有不少的人就是喜欢去努力创建这种类似于前面描述的氛围,尤其是在他们有着许多的闲散时间,不这样消磨时光,他们实在不知道该去做点什么了。
在公司,活跃些当然挺好,但是自认为聪明的活跃也许只是你想象的好罢了,用时间去评论别人然后再套上你所认为的好与坏,你看起来真的是太闲了吧。
一位同事曾向领导说起另外一位同事,学历高读书多也没有什么用,实务经验太少。言下之意是他自己挺好,有了丰富的经验,在他看来没有浪费光阴做那些没用之事。
实用,在今天不知怎么就变成了价值的等同词。
假如你学校不错、专业不错,你就似乎应该走世俗成功之路,就是赚大钱、名企业或权力部门、住豪宅,没有你世俗选择的缝隙,如果你要挣脱,你得有强大的心灵和行动的勇气。
说别人不好并不等于批判,根本性的区别应在于是否有理性的思考,批判是出于追求真实的良善动机,但单纯地说别人不好实在是动机不纯。
身在职场,看到一些的领导独断地批评别人,对人不对事情,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旧时统治者专权跋扈时,其身边的下属又是怎样的无奈与苦闷,因为并没有什么办法去反抗或者仅仅是辩解。
03
“每个人都渴望获得自尊,这是我们自我提升的动力”。
心理学上有一个实验研究,考试分数在D与F之间徘徊的一组同学收到鼓励的邮件,鼓励要具备高自尊,要他们高昂起头,从而拥有更高的自尊;而另一组却只是收到让他们继续保持之类的信息或者只是收到一些简单的评论。
两组同学在下一次期末考试的成绩却令人惊讶,“那些自尊心膨胀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表现得前所未有的差,事实上,都不及格”。
说别人不好其实是一种维持内心自尊水平的方式,但这样的方式仅仅是掩耳盗铃式的自我安慰罢了,获得了自认为的自尊心理平衡之后,并不再有什么真正的动力去改变自己的不好,因为他已经通过这种自我安慰认为自己已经很好了。
当然,维持高自尊水平并不是一件不好的事,因为“在自尊受到威胁时,高自尊的人通常会做出补偿反应,如责怪别人或瑕或下次更加努力,这些反应有助于他们保护积极的自我感觉;而低自尊的人则更容易自责或放弃努力,进而被击垮”。
但说别人不好不是维持你高自尊的好方式,反而让你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