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水池里的那条锦鲫终于死了。说终于,是因为曾经有很多次以为它已经死了。
2012年搬新家的时候,父亲和我兴冲冲的在屋顶弄了个水池。起初买了10条锦鲫,后来又陆续增添了28条锦鲤、5只小龙虾、3只小螃蟹和5块钱的泥鳅。为什么数字记得这么清楚?那段时间的我们,真的是很认真且充满热情地想把小鱼池经营好。再养点莲花,种点花木,足以寄托那难以实现的园林梦。
池里的鱼倒也不负众望,在精心喂养下,虽然小龙虾和螃蟹不知哪里去了,但锦鲫和锦鲤确实越长越肥美。我们也小有成就感。亲友来访时也常常夸赞,若有小孩子来,更是可以在池边玩上好一会儿。
好景不长,第一次打击是隔年的夏天。一天午后,雷雨将至,乌云密布,气压陡降,池水瞬间缺氧。一个下午,鱼死了一大半,我们心痛不已。
然而,这样的事情并非只有一次。一不小心来场雷雨,一不小心就得死三两只。也许是慢慢习惯了,每次竟也只是稍稍感慨和难过。可怕的习惯。
再后来,父母搬家,家里访客很少,几乎只有我独自面对这池鱼。热情的减退,以及父亲这个知己不在身边,鱼的喂养频率越来越低。想起的时候扔几颗饲料,平时基本就维持水质不要太脏。
直到三年前,池子里的鱼几乎死光了。因为水有点浑浊,实际上我也真的看不清楚到底是否还有幸存者。偶有人来,还美其名曰:野生自然放养状态。
可能有一整年的时间,并没有看到有鱼出现。我真的以为没有鱼了,只是下雨或者浇花的时候,会补充一点池水,以至于能保持水位。
最后的这条锦鲫的突然出现,是在两年前。突然地,就看到它悠闲地游着,红色的身子,拖着长长的尾巴。我十分惊喜,赶紧跟远方的父亲汇报。
随后的两年,我三不五时就会在池边驻足寻找,大多是找不到的,每次都以为可能死了,但隔几天,它就会突然出现一次,给我惊喜,告诉我它还没死,依然是悠闲地游着。
大概三四个月前吧,发现它好像退色了,身子没有那么红了,游得更慢了,像缓缓行走的老奶奶。甚至用手去捞它,都几乎不挣扎。我不懂,以为它太孤独,生活太无趣,也懒得跟我较劲了。
上个月,发现它已经基本不动了。用手捞起来,再放入水中,才勉强摆一下尾巴。我知道有点不对劲了,但也侥幸地认为,这么多年苛刻的环境下都生存下来了,不动可能是太热了。
前几天,它侧着浮在水面上了。是的,这次真的寿终正寝了。网上查了一下,锦鲫的寿命在9年左右,也算高寿了。只是它生命的后半段,可能真的太寂寞了。
确实是最后一条鱼,死了。我也不再往池子注水。几天烈日暴晒,如今的池子,仅剩池底的一层薄泥。
时间,就这么过了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