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大学是一个人的大学,一点错都没有。虽然表面看起来波澜不惊,但是暗地里却为了自己的利益,风起云涌。
从小到大,投票一直我最让我头疼的事情。对于文静内敛的我来说,人缘总是一个很尴尬的情况。我不会与别人起冲突,所以不会很差;但是也比不得那些开朗外向的同学。小学和初中,都是老师给我打出的“名气”,他们都会说:“某某同学学习很认真呀,大家都要向她学习。”这自然就在同学心中留下了印象。但是到了高中,人才济济,我就埋没在众多光芒之中,平平无奇了。
而母亲一直寄予我很高的期望,希望我在大学可以入党。那么投票自然是跑不了的。
于是,出于一部分功利的目的,也是为了与更多的同学打交道,对于文静内敛的我来说,当班委大概是最快捷方便的方法了。
但是真的接触到了,却发现,并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上手,反而会给自己招来许多无端的烦恼与忙碌。
以前觉得吧,许多评选,负责这部分的班委会有更多的优先权,因为他们更早地收到通知,更详细地了解内容,也更直观地明白竞争情况。但是,这又如何呢。毕竟决定权并不在班委手里,他们只是依照老师的指示,上传下达,完成各种琐碎的工作。
一开始接手负责学生资助这方面的工作,我是完全懵逼的。因为我之前并不在贫困学生评定库里,班上几位家庭贫困的同学,在一个小群里,有关于这方面的通知,也只是在小群里进行。
开完第一个会,我是一头雾水。甚至都搞不清楚那些概念,助学金跟奖学金有啥区别,奖学金是否包括在助学金里,以及各个等级的评定等等。并且我也没有意识到涉及到经济利益方面的事情,需要跟班主任协商后再做决定。
所以,在班主任不知情的情况下,我开始了焦头烂额的评定工作。搞不清楚状况,我就不停地问一个学长诸多问题,他从一开始的满怀热情,到后来的草草回复,估计是被我的小白程度吓到了。搞清楚了这些最基本的概念,我又去找班长商量,怎样从这么多人中揪出两个国家励志奖学金,再把剩下的国家助学金排个等级。思来想去,成绩肯定是最要紧的。所以平均学分绩点最高的两个人就是奖学金,其他的人,就按班级投票的票数来划分等次。
方案定好了,就开个班会吧。班会和投票都是成功的。然而,在我刚统计完票数,把等次划好了之后,老师又发了一个通知,转专业的同学不能参与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评定,很尴尬的是,我初步定出来的结果里,两个都是转专业的同学。怎么办呢?重新评定,宣布今晚投票无效咯。更尴尬的是,第二天,老师又发通知,转专业的同学是可以参与评定的,昨晚是个乌龙。
虽然说可以省事了,但是这么变来变去的真的让人很难做啊。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一定会回到昨晚,阻止急匆匆发通知的自己。没办法,只能再发一遍通知,收回昨晚的话了。这一次我斟酌了很久,确定不会再有其他差错横空出世,才小心翼翼点了发送。果然,过了几秒,我听到了其他同学的议论纷纷,但我,只能假装没听见,因为我也很绝望。
好了,重点在后头。离下课还有十几分钟的时候,老师找上我了。劈头盖脸地责问我,为什么没有跟班主任汇报情况。这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这事还要跟班主任说的啊……
好吧,我的错。第二天趁着课间,赶紧去班主任那里,挽救一下,全程提心吊胆。因为我已经把结果都告知大家了,若是班主任给出的方案与之前不符,那就又得推翻之前的结果,重新来过,那我真的要被她们的唾沫给淹死了。所幸我碰巧当了一回他肚子里的蛔虫,结果可以不用改变。也正因为没有差错,我才敢在最后说已经把票都投完了。他惊讶的表情,我忘不了。
在我之前的印象中,老师是教书育人的,不说有多和蔼可亲,却也不会给人太大的压迫感。但是大学里碰到的老师,都给人一种无形的压力。在他们身上,仿佛天生有领导的光环,散发着严肃与距离感。将他们交代的事情完成了,不会得到过多的奖励,但若是出现了失误与差错,就会得到脸色和批评。所以有人说,学生干部就是免费的劳动力,为老师卖力,我是赞同的。
包括后来的种种评定,我分不到一杯羹,却为这些事情花时间和精力。往好的方面说,这是在锻炼能力,加深老师对我的印象;功利一点,这是在浪费时间,为老师跑腿,也是为同学跑腿,而我自己,得不到什么。
我不相信那些所谓的无功利主义思想,也不相信真的会有那么无私的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自己谋利益是人的天性,只是有些人可以把握好这个度,成为好人,而有些人一味追求自己的利益,成为坏人。
在这过程中,我也渐渐明白,为什么说,事情易解决,难解决的是人心。当时的我,还只是一个门外汉,所以不能理解,也不赞成。事情有它的规章制度,必须要遵循,人心也是吗?做了一阵子班委后,其中的艰辛也终于是体会到了。有些时候,做出取舍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不能兼顾所有人的利益,那就只能放弃少数,而去求取多数了。不满和意见肯定会有,但是在少数人的埋怨中,做好自己的选择,又是另一门艺术了。
我并不后悔去竞选,并在之后的一年里为此付出,因为这是我的决定,不论它带给我什么,快乐或是难过,我都会为它负责,但是我也不会再当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