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关心的和颈椎病有关的中西医解释都在这里!
(西医篇)
首先,我们了解下颈椎病概念: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颈椎病可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颈椎病所涉及的肌肉在这里,直接上图:
图中白色代表韧带,红色代表肌肉纤维。由左到右我们可以看到,浅表肌肉斜方肌的韧带所占面积较大,而深层肌肉头夹肌、斜角肌等它们的韧带面积较小。韧带和肌肉相比较,韧带弹性更好,像我们通常接触到的皮筋一样,但是它又不能像大多数肌肉那样受主观意识支配。所以呢,韧带相对于肌肉更加容易受伤。而韧带的损伤主要因为长期保持同一姿势。
我们还拿皮筋来比喻,把皮筋长时间拉直,皮筋长度会变长,但是皮筋弹性会降低,我们人体的韧带正是同样的原因(保持同一姿势)导致的弹性降低,这时候人体会实行自己的应对措施——代偿!
代偿过程是这样进行的,韧带弹性降低,变得脆弱,那么就“纤维化”,让它稍微强硬一些,如果纤维化还不能解决问题,那就让钠盐沉积形成“钙化”,让它硬的跟骨骼差不多!到这里,颈椎病的先发症状——疼痛,就出现了。
疼痛是显著有特点的:不活动不疼,一活动就疼。为什么呢?
有这么几个原因,1.长期劳损可以引起局部出血水肿,发生炎症改变,出现“炎症性”疼痛;2.纤维化的过程中,肌肉、韧带之间因为活动减少而相互粘连,活动时粘连被撕扯,发生“撕扯样”疼痛;3.钙化过程中,活动时,粘连在一起的组织以一个整体与骨骼发生摩擦,产生“摩擦样”疼痛;4.炎症、纤维化和钙化同时进行,多种疼痛同时存在。
除了疼痛,另一个典型症状就是活动受限。
活动受限可由两个原因引起,一个是疼痛,导致患者不敢达到正常活动范围(因为太疼,不敢动);另一个是肌肉、韧带短缩不能达到正常活动范围。
我们前面一直在谈韧带被拉长,怎么又出现了肌肉、韧带的短缩呢?
这里我们就要借助解刨列车的理论了:
人体有十二条经线,涉及到现在讨论的颈椎病的经线有两条,前表线和后表线,就像这样:
咱们讨论的肌肉、韧带拉长主要指后表线,短缩主要指前表线。后表线在身体后侧,向下牵拉背部;前表线由颈部至骨盆向上牵拉身体前侧,它们之间又相互影响,如同帆船上的索具一样。
通常情况下,颈椎病的发生正是两条经线不协调导致的。
综合来看,颈椎病是因为长期的劳累,导致肌肉劳损,又遇凉而发病。因为热胀冷缩,肌肉韧带短缩,短缩的肌肉就会失去部分功能,所以在颈部会出现头部转侧困难及活动受限。
继续看图:
注意,图中男子体态处于颈部前倾,这就是颈椎病再向前发展,导致的“上交叉综合症”。
上交叉综合症也被称作近端或肩带综合症。
具体在姿势上的表现为:头向前倾、颈椎前凸增加、圆肩、胸椎后凸增加及翼状肩胛骨,就像这样:
那么该如何治疗呢?
我们先来总结一下,回顾前文:
1.颈椎病由病因到发展涉及到许多的肌肉、韧带、筋膜等,却鲜少涉及骨骼;
2.颈椎病所关联的肌肉、韧带、筋膜等范围不光是局限在颈部,还涉及到背部和胸部。
由理论指导实践,我们的治疗方案基本就可以出来了:
1.颈椎病的治疗重在梳理肌肉、韧带、筋膜等软组织;
2.治疗颈椎病不能只局限在颈部,还要扩大范围到胸背部。
前文我们还提到,颈椎病会形成的各种粘连,以及粘连导致的各种疼痛,所以治疗方案还要加一条:
3.缓解局部疼痛症状,松解组织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