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习惯养成是中学生发展成才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也是班级管理中令班主任头疼的事情,更是家长应该关心的话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至少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家长重视。
家长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时刻影响着学生。可以说,学生就是家长的影子。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过程中,家长得首先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此基础上,家长加以引导,方能有良好的效果。
第二,学校规范。
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不可忽视。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行为习惯的约束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要。但从学生角度而言,这更多是行为习惯养成的一种被动的方式。作为学校,更应思考如何让学生主动规范自己的行为。
学生行为习惯不良,从根本上讲,是对自己的未来没有目标,不知到学校来所为何事。因此,得过且过,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所以,学校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生涯教育。老师应该适时的、经常性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先到自己发展的方向,让学生明白学习是创造幸福生活的重要手段。
同时,应在学生中间传递正能量,不能让学生产生消极厌世的思想观念,要让学生主动追求发展、实现发展。